•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中医科普 > 正文
  • 李家邦疏肝健脾和胃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经验介绍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 核心提示:申定珠,蒋荣鑫,凌江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08) 李家邦教授从医40余载,针对消化性溃疡的基本病机及病理过程,潜心摸索出治疗消化性溃疡之疏肝健脾和胃法,并 研制出健胃愈疡片和健胃愈疡颗粒。
    申定珠,蒋荣鑫,凌江红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08) 李家邦教授从医40余载,针对消化性溃疡的基本病机及病理过程,潜心摸索出治疗消化性溃疡之疏肝健脾和胃法,并 研制出健胃愈疡片和健胃愈疡颗粒。临床取得良好疗效。笔者 现将其临床经验总结如下,与同仁共研。 1 理论依据 消化性溃疡属中医“胃脘痛”、“反胃”、“吐酸”、“嗳气” 等范畴。情志不舒和饮食所伤为其常见病因,主要病机有肝郁 脾虚、肝胃不和、气滞血瘀等,其病位虽在胃,多与肝、脾关系密切。胃与脾以膜相连,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以和降为顺,脾主运化转输,以升发为常。二者同为后天之本,仓廪之官, 生理上相互配合,病理上相互影响。 综观近年来中西医结合防治消化性溃疡的基础理论、临床及实验研究成果,对消化性溃疡的病机可从外邪侵袭和正气内虚两个方面认识.其中外邪主要指HP感染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如HP介导的胃黏膜上皮细胞过度凋亡、激活有害炎症因子释放,进而损害胃黏膜屏障、损害胃酸分泌的反馈 机制,而其中由炎症细胞因子介导的病理损害往往与中医传统认识的诸多热证如“肝胃郁热”、“脾胃湿热”、“肝气郁结”等证候有关;正气内虚主要包括胃黏膜屏障破坏、胃黏膜血 流量减少等,往往与中医传统的“脾虚”、“血瘀”等证候有关。 2 用药特点 根据中医学理论和多年诊治经验,李老师认为,本病虽然 病证复杂,但都有“木郁土虚”的共同病理变化,因其病位在胃,而脾与胃相表里,脾升胃降,气机调畅则无恙,而脾胃升降如常又有赖于肝的疏泄条达,如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气机阻滞,不通则痛,常易发生本病。故李老师治疗本病以疏肝健脾理气为基本方法,并根据中西医结合研究成果,辅以化瘀、清热、解毒、生肌之品,研制出健胃愈疡颗粒(由柴胡、党参、 白芍、延胡索、白及、青黛、珍珠层粉、甘草组成)。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党参益气健脾,二药共为君药;白芍舒肝止痛, 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二药共为臣药,以加强疏肝和胃之功效;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珍珠层粉收敛生肌,青黛清泄 郁热、兼能制酸,三味佐药协助君药治疗吐酸、口苦、嗳气等证;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配伍,可共同达到疏肝健脾、解痉止痛、止血生肌、清泄郁热的作用。 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来看,以疏肝健脾为目的的药物有利 于调节神经肽类物质,从而对肝郁脾虚证引起的神经肽类分泌增加一细胞免疫功能失调一消化性溃疡这一发病机制起作用;珍珠层粉则有利于中和胃酸、敛疮生肌,加强胃黏膜屏障作用;白及可以止血活血,改善胃黏膜血流状态;青黛则有一定的抑制HP作用。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32岁。自述长期周期性发作的节律性上腹部胀痛6年余,随情绪波动而变化。现感上腹部胀痛,伴泛酸、嗳气、口干等,服用碱性药物能得到缓解。查体有上腹部剑突下局限性压痛。纤维内窥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中医主证:胃脘胀痛,两胁胀闷,嗳气或矢气则舒,善怒而太息,胸闷食少,泛吐酸水,口苦眩晕,舌苔薄白,脉弦。中医诊断:胃痛(肝郁气滞型)。治以疏肝健脾和胃。药用健胃愈疡颗粒3 g,口服,每日3次。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肝与胃是木土乘克的关系,若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气横逆,势必克脾犯胃,致气机阻滞,胃失和降而痛。脾与胃同居腹内,以膜相连,一脏一腑,互为表里,共主升降,故胃病多涉于脾,脾病亦可及于胃。忧思郁怒,肝木横逆犯胃,木旺乘土;或中土壅滞,木郁不达;或肝火亢炽,迫灼胃阴;或肝血瘀阻,胃失滋养。胃与脾以膜相连,二者同为后天之本,生理上相互配合,病理上相互影响。肝气久郁,既可出现化火伤阴,又能导致瘀血内结,病情至此,则胃痛加重,每每缠绵难愈。故治疗上宜疏肝健脾和胃,方可取得远期疗效. 4 小结 研究表明,中药可改善胃黏膜血流、保护胃黏膜、调节溃疡的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促进溃疡愈合质量而降低其复发率。健胃愈疡颗粒具有疏肝健脾和胃的功效,主治肝郁脾虚及肝胃不和之消化性溃疡,能有效抗溃疡复发,其机制可能与其能增强促愈合因子Midkine(MK)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上增性表达、抑制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一o(TNF-o)的表达等有关。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模式正是将多层次多靶点的整体综合调理与纠正消化性溃疡的局部病理因素相结合,从而使中医药在抗消化性溃疡复发方面具有巨大优势。因此,就消化性溃疡的治疗而言,有必要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整体治疗方案;同时,中医药医务工作者也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从临床到科研广泛开展中医药防治消化性溃疡及其复发的研究,不断提高临床疗效。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