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中医科普 > 正文
  • 神奇的督灸疗法

  •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崇桂琴 时间:2008-03-27 14:38:42
  • 核心提示: 崇桂琴,女,1949年生,山东省中医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千名知名技术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命审题专家,山东省科技计划与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山东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督灸

        崇桂琴,女,1949年生,山东省中医院教授、主任医

    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千名知名技术专家,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中医类医师资格考试

    命审题专家,山东省科技计划与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山

    东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督灸创始人。编著高校教材

    和著作10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山东省科技进

    步二、三等奖6项。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督灸

    治疗强直性眷柱娄肾阳虚证技术规范整理”一项。

      我科是在医院“院有专科,科有特色”的发展精神下

    成立的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特色专科,主要以治疗强

    直性脊柱炎及其相关性疾病为主,并且形成了以督灸为

    主的体系化治疗。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方面从中医外

    治法着手,大力挖掘传统医学的瑰宝,将适合于本病治

    疗、预防、康复的技术为其所用,形成了以督灸为主,敷

    灸、药罐、药浴、脐灸、保健灸为辅,集预防、治疗、康复为

    一体的传统特色科室。

      督灸的定义

      督灸,是指在督脉的脊柱段上“隔药发泡灸”的中医

    特色外治技术,主治强直性脊柱炎;也是笔者在传统中

    医外治法的基础上研创的新技术。

      所谓督灸,并不是在督脉上施灸就随意称之。其技

    术体系是基于传统中医外治法的理论结合传统灸法特

    点及多年的临床经验,创新的一种专治强直性脊柱炎的

    特色外治技术。它有其必备的条件:①施灸部位选取督

    脉的脊柱段。②有固定的药物组方和配伍工艺。③有

    固定的规范的操作程序。④有施灸前后的宜忌事项。

    ⑤有灸后发泡的标准。⑥主治强直性脊柱炎肾阳虚证。

    ⑦技术操作保证安全、无不良反应。⑧有疗效评价标

    准。现在临床上使用督灸名称者日趋上升,但其技术操

    作、药物配方、主治疾病,安全系数并非相同。为规避风

    险和防止相互混淆,本文所述及的督灸为崇氏督灸,文

    责自负,以正视听。

      督灸的创始过程

      1.第一阶段(学习阶段):自1975年开始,笔者师从

    著名老中医杜德五、张善忱教授学习(学徒),得到两位

    老师的灸治真谛。于19831984年参加全国第一届灸

    法学习班,承蒙全国著名灸疗大师周楣生教授的熏陶,

    1987年在国际针灸学术交流会上荣获罗诗荣名师的指

    点,为灸疗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2.第二阶段(临床实践阶段):起初,以发泡灸治病

    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很大,是老师们孜孜不倦的敬业精

    神激励着吾鼓足了勇气冲出一条血路,大胆尝试罗老的

    “铺灸”法,用铺灸治疗多种疾病,收获颇大。在艰辛的

    应用中逐渐发现铺灸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下称AS)的疗效最佳。但是,也凸现出铺

    灸法的不足之处,有碍于应用。铺灸的不足之处主要有

    以下4点:①铺灸固定在暑夏施灸,只能起到预防作用,

    AS来说不是治疗的恰当时机。AS病多发于秋、冬、

    春三季,如果按铺灸的要求等到夏天治疗,常常会延误

    病情。②铺灸用大蒜作为衬隔物只能在夏天施灸,因为

    国庆节后大蒜就会变色发芽不能再用;并且施灸时病人

    疼痛难忍,发泡如核桃、鸡子大,容易交叉感染;灸后泡

    液过多,病人出现纳呆、乏力、头晕等症,病人不易接受。

    ③铺灸每年治疗一次,间隔时间太长,不易控制病情。

    ④铺灸发泡过大,容易留下瘢痕,影响病人美容。

        3.第三阶段(创新阶段):经过反复的临床筛选、探

    索及理论学习,发现生姜可以代替大蒜作为衬隔物施

    灸,填补铺灸的不足,故将大蒜改为生姜应用于临床,虽

    收效比较理想,但化验指标改善不明显。随后又经多次

    试验、研究、革新了督灸粉的组方和配方工艺,才有今天

    理想的疗效,定名为督灸。督灸的优势:①督灸不受治

    疗时间的限制,随发病随治疗。②衬隔物采用生姜泥,

    发泡适中,状如珍珠(黄豆粒大),泡痂脱落不留瘢痕。

    治疗时无痛苦,病人乐意接受。③督灸激活督脉“壮阳

    固表”的卫外而为固的免疫调整作用。AS病的治病求

    本的机理在于调整肾阳的温煦作用,即西医的免疫调节

    机能。④命名保持了传统灸法的特色,取穴与铺灸相

    同,使传统灸法得到传承和发展。

        4.第四阶段(理论成熟阶段):督灸治疗AS的机理

    是什么?20年来通过5个课题的连续研究证明,督灸

    能升高脑内13一内啡肽的含量,起到中枢性镇痛作用;下

    HLA-B27基因的异常表达,延缓复发率;降低炎性

    指标CRPESR的数值,控制病情发展;调整紊乱的T

    细胞亚群、Ig、补体C3,平衡免疫机制;阻遏骨破坏指标

    碱性磷酸酶和骨骼肌酶的上升,改善脊柱畸形,增加活

    动度;从多点位修复脊柱功能缓解疲劳症状。

      督灸的功效

      督灸的治病作用是多方面的,也是镇痛药物所不及

    的。它涵括了经络、腧穴、药物、艾灸、发泡等多种因素

    的综合优势,直对病所以火攻之,充分发挥了经络、腧

    穴、艾灸、药物及发泡的综合治疗作用,具有益肾通督、

    温阳散寒、壮骨透肌、破瘀散结、通痹止痛的功效。

        督灸的治病机理

        1.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是西医病名,中医学中无

    此名,1987焦树德教授提出AS的中医命名为“大

    ,,LIJ。大者,一指脊柱是人体最大的支柱;二指病情深

    重之意。偻者.即曲背也。背者,一指颈以下腰以上的位

    置,二指背部、腰部、骶部的总称;曲者,指当直不直而屈

    曲,当曲不屈反僵直双层含义。大偻属于“痹病”范畴,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于《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命

    名为“脊痹”,释为“因肾虚于先,寒邪深入骨髓,使气血

    凝滞,脊失温煦所致。以腰脊疼痛,两胯活动受限,严重

    者脊柱弯曲变形,甚至强直僵硬,或背部酸痛、肌肉僵硬

    沉重感,阴雨天及劳累为甚的肢体痹病类疾病。”

        笔者认为脊痹的发生与脑、肾和督脉有关。病在脊

    柱属督脉,督脉起于胞中,行于脊里,上通于脑,并与肾

    相络,与六阳经相会,统帅一身阳气。AS的病位主要

    在骶髂关节及脊柱的肌腱与骨膜附着点,累及筋骨。肾

    主骨,肝主筋,筋骨之病乃肝肾之病。肾主精,肝主血,

    肾与肝的关系,即乙癸同源,精血互化,互为补充的不可

    分割的关系,这种相互为用的关系又受大脑的调控。脊

    痹的发病机理,归属于肾与督脉阳气衰弱不能温煦腰

    脊,肝肾精血亏虚不能濡养筋骨,风寒湿诸邪乘虚侵袭

    腰部而成。现代病理机制主要是β啡肽含量降低,

    HLA-B27基因异常表达,免疫和内分泌机能紊乱,引起

    脊柱僵硬,疼痛,不能屈伸和转侧,功能受限。督灸可以

    直接作用于发病部位,使治疗直达病所。运用中医的配

    伍技巧,将经络、腧穴、药物、艾灸的综合作用熔为一炉,

    充分发挥温肾壮阳、行气破瘀、拔毒散结、祛寒利湿、通

    督止痛的功效,连续研究证明的结论是:督灸能升高β一

    内啡肽的含量、降低HLA-B27基因的异常表达,减少

    免疫反应性炎性损伤,调节细胞因子,降低骨破坏指标,

    控制病情,并在此基础上调整免疫紊乱,改善脊柱Ⅱ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预防与保健:督脉与任脉、冲脉三者同起

    中,督脉行于腰背部,任、冲脉行于腹胸部;督脉为

    之海,总督人身诸阳;诸阴经通过经别的联系合于β

    因此认为督脉可以沟通全身经络。督灸作用于督月

    通过督灸的综合作用激发协调诸经,发挥经络内

    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运行气血,平衡阴阳,抗

    邪,调整虚实的功效,从而达到预防保健的目的。

      督灸的临床疗效

      仅以19971月至20068月计算,我院以

    治疗AS 3000例,有效率达到967 96,明显缓解

    643%。其后的资料今后将作进一步整理。

    是什么?20年来通过5个课题的连续研究证明,督灸能升高脑内13一内啡肽的含量,起到中枢性镇痛作用;下调HLA-B27基因的异常表达,延缓复发率;降低炎性指标CRPESR的数值,控制病情发展;调整紊乱的T细胞亚群、Ig、补体C3,平衡免疫机制;阻遏骨破坏指标碱性磷酸酶和骨骼肌酶的上升,改善脊柱畸形,增加活动度;从多点位修复脊柱功能缓解疲劳症状。

      督灸的功效

      督灸的治病作用是多方面的,也是镇痛药物所不及的。它涵括了经络、腧穴、药物、艾灸、发泡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优势,直对病所以火攻之,充分发挥了经络、腧穴、艾灸、药物及发泡的综合治疗作用,具有益肾通督、温阳散寒、壮骨透肌、破瘀散结、通痹止痛的功效。

        督灸的治病机理

        1.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是西医病名,中医学中无此名,1987年焦树德教授提出AS的中医命名为大偻,,LIJ。大者,一指脊柱是人体最大的支柱;二指病情深重之意。偻者.即曲背也。背者,一指颈以下腰以上的位置,二指背部、腰部、骶部的总称;曲者,指当直不直而屈曲,当曲不屈反僵直双层含义。大偻属于痹病范畴,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于《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命名为脊痹,释为因肾虚于先,寒邪深入骨髓,使气血凝滞,脊失温煦所致。以腰脊疼痛,两胯活动受限,严重者脊柱弯曲变形,甚至强直僵硬,或背部酸痛、肌肉僵硬沉重感,阴雨天及劳累为甚的肢体痹病类疾病。”

        笔者认为脊痹的发生与脑、肾和督脉有关。病在脊柱属督脉,督脉起于胞中,行于脊里,上通于脑,并与肾相络,与六阳经相会,统帅一身阳气。AS的病位主要在骶髂关节及脊柱的肌腱与骨膜附着点,累及筋骨。肾主骨,肝主筋,筋骨之病乃肝肾之病。肾主精,肝主血,肾与肝的关系,即乙癸同源,精血互化,互为补充的不可分割的关系,这种相互为用的关系又受大脑的调控。脊痹的发病机理,归属于肾与督脉阳气衰弱不能温煦腰脊,肝肾精血亏虚不能濡养筋骨,风寒湿诸邪乘虚侵袭腰部而成。现代病理机制主要是β啡肽含量降低, HLA-B27基因异常表达,免疫和内分泌机能紊乱,引起脊柱僵硬,疼痛,不能屈伸和转侧,功能受限。督灸可以直接作用于发病部位,使治疗直达病所。运用中医的配伍技巧,将经络、腧穴、药物、艾灸的综合作用熔为一炉,充分发挥温肾壮阳、行气破瘀、拔毒散结、祛寒利湿、通督止痛的功效,连续研究证明的结论是:督灸能升高β一内啡肽的含量、降低HLA-B27基因的异常表达,减少免疫反应性炎性损伤,调节细胞因子,降低骨破坏指标,控制病情,并在此基础上调整免疫紊乱,改善脊柱Ⅱ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预防与保健:督脉与任脉、冲脉三者同起中,督脉行于腰背部,任、冲脉行于腹胸部;督脉为之海,总督人身诸阳;诸阴经通过经别的联系合于β因此认为督脉可以沟通全身经络。督灸作用于督月通过督灸的综合作用激发协调诸经,发挥经络内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运行气血,平衡阴阳,抗邪,调整虚实的功效,从而达到预防保健的目的。

      督灸的临床疗效

      仅以19971月至20068月计算,我院以治疗AS 3000例,有效率达到967 96,明显缓解643%。其后的资料今后将作进一步整理。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0533-7538787)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temp.changyan--]
  • 图片
  • 视频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