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中医科普 > 正文
  • 单兆伟教授治杂病用药经验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 核心提示:武建设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单兆伟教授数十年来悉心研究脾胃病理论,师古而不泥古,不断创新,临床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中医理论与现
    武建设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单兆伟教授数十年来悉心研究脾胃病理论,师古而不泥古,不断创新,临床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擅长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胃肠病的中医药治疗。笔者有幸侍诊于侧,兹将导师在临床上治疗疑难杂病的用药经验整理如次,以飨读者。   循环系统疾病   对肝阳上亢、肝肾不足型高血压患者,常用药物如钩藤、潼白蒺藜、石决明、明天麻、茺蔚子、夏枯草等以平肝潜阳、补益肝肾。对气血郁滞、血脉瘀阻型心脏病患者,常用药物如丹参、川芎、降香、莪术等以养血活血,瘀甚者可加桃仁、红花,加强散瘀之功。   呼吸系统疾病   对慢性咽炎患者,常用药物如桔梗、甘草、木蝴蝶、藏青果等以清肺利咽(以上药物可开水泡服);虚火上炎者,可加玄参滋阴清火。对肺阴不足、久治不愈肺病患者,常在辨证基础上,选加石上柏、百合等以养阴润肺。对肺经风热之咳嗽、肺脓疡、慢性支气管炎等患者,常用药物如薏苡仁、冬瓜子、大贝母、芦根、杏桃仁、桑白皮、金荞麦、鱼腥草等以清肺化痰,肃降肺气。对高年肾气不足型哮喘患者,常用药物如紫河车、鹅管石、炙款冬、紫石英、功劳叶、黑芝麻等以补肾纳气,肺肾同调。   消化系统疾病   胃阴亏虚患者,可用开水泡服方:西洋参、麦冬、枸杞子、石斛。大便偏干者,加决明子润肠通便。   对气血郁滞型脘腹疼痛患者,可在辨证基础上,选加药物如①炒白芍、炙甘草;②延胡索、川楝子;③九香虫、徐长卿等以柔肝、活血、理气止痛。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伴有肠上皮化生及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常用药物如黄芩、仙鹤草、薏苡仁、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以清热利湿,有类似现代医学所称之广谱抗菌作用,可使肠化甚至异型增生逆转。对胃或十二指肠溃疡,伴有泛酸患者,常用药物如煅乌贼骨、白芨、大贝母、木蝴蝶等以抑酸护膜;为防止溃疡病穿孔、出血,可在内服方基础上,加用参三七粉、白芨粉,以藕粉调服后吞服。对消化道出血患者善后调理,常用归脾汤加煅乌贼骨、白芨、炮姜炭化裁。   对肝功能异常或各类肝炎患者,常用药物如垂盆草、马鞭草、鸡骨草、五味子、蒲公英等,伴有黄疸者,加茵陈清热利湿退疸。慢性肝炎患者,久病必犯脾克胃,故不主张用大黄、虎杖、平地木等清热利湿之峻品。   对各类便秘患者,常用药物如①生白术;②决明子、莱菔子、苁蓉;③炒枳实、全栝楼;④杏桃仁、紫菀;⑤当归、火麻仁、制首乌等以润肠通便。其中最常用药对为决明子配莱菔子,畏寒或年老体弱者加苁蓉,舌苔黄而厚腻者方能用枳实、栝楼。   对溃疡性结肠炎等慢性泄泻,常用药物如炒山药、炒楂曲、煨葛根、石榴皮、诃子肉、罂粟壳、赤石脂、禹余粮等以涩肠止泻;伴有腹痛腹鸣、里急后重者,加煨木香、黄连以清热化湿,理气止泻;大便夹有脓血者,可加凤尾草、马齿苋、败酱草等以排出脓血。   为增强药物功效和治疗效果,对溃疡性结肠炎常用灌肠法,使药物直达病所,常用灌肠方如①地榆、白芨、石菖蒲;②地榆、大贝母、石菖蒲、锡类散。上药浓煎80ml,每晚临睡前保留灌肠1次。有脓血便者,加白头翁、马齿苋、凤尾草。   泌尿及生殖系统疾病   对小便出血、肾功能异常患者,可在辨证基础上,选加药物如玉米须、六月雪、白茅根、小蓟等以清热利湿,凉血止血。对夜尿频数或前列腺增生患者,常用药物如宣木瓜、酸乌梅、益智仁、车前子等以酸敛缩泉。前列腺肥大较甚者,可选加药物如天花粉、左牡蛎;夏枯草、大贝母等以软坚散结。对肾结石患者,常用药物如海金砂、冬葵子、广郁金、炙鸡金(溲黄加泽泻或车前子)等以利尿化石。   对肾精不足,命门火衰之阳事不兴(如阳痿、遗精、早泄等)患者,常用药物如①锁阳、阳起石、韭菜子、地龙、九香虫;②仙茅、仙灵脾、巴戟天;③覆盆子、菟丝子;④海马;⑤海螵蛸、楮实子、僵蚕等以温肾壮阳。   神经系统疾病   对失眠少寐患者,常用药物如①百合、夜交藤;②酸枣仁、柏子仁;③炙远志;④珍珠母、五味子;⑤龙齿、灵磁石;⑥琥珀粉(冲服)等以镇静安神。对视力减退、双目干涩者,常用药物如杭白菊、枸杞子、决明子、青葙子、密蒙花等以补肾清肝明目。   癫痫患者多病起惊吓,与情志因素有关,证属痰瘀内阻,清空失旷,可在辨证基础上,选加药物如僵蚕、石菖蒲、钩藤等以开窍通络。并常以竹叶心为引,专清心气,使心经血热分解。   免疫系统疾病   对类风湿、过敏性鼻炎等患者,可在辨证基础上,选加露蜂房一味,治痹痛,祛风湿,通鼻窍。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在辨证基础上,选加六月雪、凌霄花等以凉血祛风,清血中伏火。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以上药物皆有增强免疫力作用。   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可用泡酒内服方:丹参、川芎、红花、黄芪、黄精、赤芍、乌梢蛇、枸杞子、桑寄生、杜仲、桂枝、红枣等。全方健脾补肾、益气养血、活血通络。   代谢性疾病   对消渴(糖尿病)患者,常在益气养阴基础上,选用药物如地骨皮、地锦草、鬼箭羽、僵蚕、鸟不宿等以滋阴清热,并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对体检结果有血尿酸偏高者,常选加药物如①瓦楞子、生山楂;②丹参、川芎、红花等以活血散瘀,降低血尿酸。对肌酐偏高者,常选加药物如六月雪、生山楂等以凉血清热。对脂肪肝、血脂偏高者,常用药物如白芥子、泽兰泻、生山楂、车前子、葛根、荷叶等以祛湿化痰,升清降浊,活血降脂。   妇科疾病   对乳腺小叶增生、子宫肌瘤患者,常用药物如①天花粉、左牡蛎;②夏枯草、大贝母、山慈菇;③合欢皮、玫瑰花等以理气解郁,软坚散结。对月经量多、功能性子宫出血等患者,常选加药物如紫草、仙鹤草、花蕊石等以凉血止血。对痛经患者,常选加药物如炙五灵脂、蒲黄炭等活血通经。对卵巢病变(囊肿、癌变等)患者,常选加药物如土茯苓、凌霄花等以清热利湿,凉血祛风。   对带下色黄、量多、味腥之患者,常用药物如鸡冠花、土茯苓、墓头回、椿根皮(樗白皮)等以收涩燥湿。对带下色白,质地清稀者,常用药物如山药、芡实、白果等以健脾利湿,收涩止带。   白带外洗方,常用药物如黄柏、土茯苓、蛇床子、苦参、枯矾、一支黄花等以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燥湿止带。   皮肤科疾病   对面部痤疮、黄褐斑等患者,常用药物如白蒺藜、白芷、忍冬藤、生甘草等以疏散风热。黑为肾之色,故面部黧黑者,常加骨碎补以补肾。对皮肤过敏、荨麻疹、牛皮癣等患者,常用药物如土茯苓、白藓皮、地肤子、忍冬藤、连翘、生甘草等利湿,疏风,清热,凉血。   其他疾病   对虚火上炎型口腔溃疡患者,常用药物如玄参、胡黄连、人中白等以清虚火,止溃疡。另外,人中白配伍土茯苓对白塞氏综合征之口腔溃疡有较好疗效。若口唇生疮患者煎煮药物不方便,可选用下列药物开水泡服:菊花、牛子、辛夷、忍冬藤、枸杞子等。   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白细胞降低,可在辨证基础上,选加女贞子、茜草等以滋阴生血,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有“升白”作用。   对久病体弱患者,出现耳鸣健旺、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者,可辨证选用①骨碎补、益智仁;②炙远志、石菖蒲等以补肾开窍。   对“肠痈”尚未化脓患者,可选验方“丁半合剂”,其中常用药物如紫花地丁、半枝莲、制军、丹皮等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通腑散痈。   对经济条件许可之气阴两虚患者,可将冬虫夏草、西洋参、参三七等药物碾为粉末,装入胶囊服用,作为平素保健方。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