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中药科普 > 正文
  • 紫苏:一物三用的治气神药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9-05-21 17:50:45
  • 核心提示:紫苏是大众耳熟能详的药食同源中药,在中国种植应用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其叶(苏叶)、梗(苏梗)、果(苏子)均可入药。紫苏叶可生食、做汤,具有特异的芳香,呈阔卵形或圆形,边缘有粗锯齿,两面绿

    紫苏是大众耳熟能详的药食同源中药,在中国种植应用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其叶(苏叶)、梗(苏梗)、果(苏子)均可入药。紫苏叶可生食、做汤,具有特异的芳香,呈阔卵形或圆形,边缘有粗锯齿,两面绿色或紫色,适合在阳台种植,观赏食疗价值俱佳。

    外感风寒灵药,治气之神药

    紫苏一般在夏季枝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贮藏置阴凉干燥处晒干。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肺病科主任中医师颜延凤介绍,紫苏性味辛温,归肺、脾经,主要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效,自古便有“风寒外感灵药”美誉。清代本草专著《本草正义》记载紫苏芳香气烈“外开皮毛,泄肺气而通腠理;上则通鼻塞,清头目,为风寒外感灵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咳嗽、呕吐恶心、妊娠呕吐、鱼蟹中毒等。

    紫苏也被誉为“治气之神药”,明代本草名著《本草汇言》中记载紫苏可以“散寒气,清肺气,宽中气,安胎气,下结气,花痰气,乃治气之神药也。”其中紫苏的叶、梗及种子有不同功效,所谓“一物有三用焉”。伤风伤寒、头疼骨痛、恶寒发热、肢节不利、邪郁在表者,苏叶可以散邪而解表;气郁结而中满痞塞、胸膈不利、胎气上逼,腹胁胀痛者,苏梗可以顺气而宽中;上气喘逆,苏子可以定喘而下气;痰火奔迫,苏子可以降火而清痰。

    值得一提的是,紫苏还有外治的作用,对于一些金属器械造成的伤口,轻度的痔疮等疾病,紫苏也有用武之地。比如南宋时期的《履巉岩本草》中记载了紫苏能“止金疮出血;疗痔疾,煎汤洗之”。

    需要注意的是,温病、阴虚、气虚、上火导致的呕吐者忌服紫苏。明代著名医家缪希雍在其所著的《本草经疏》中提醒:“病属阴虚,因发寒热或恶寒及头痛者,慎毋投之,以病宜敛宜补故也。火升作呕者亦不宜。”紫苏也不适合长期作为食疗药膳材料服用,以免泄人真气。

    紫苏的种植与采收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胡春梅副教授介绍,紫苏对气候、土壤适应性都很强,最好选择排水良好的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花盆内放入配好的营养土,根据盆的大小挖播种,一般盆径20厘米的,种2~3穴即可,穴深2~3厘米,每穴播种3粒,把种子点播入穴后覆薄土。播后立刻浇水,并可覆盖塑料薄膜或无纺布以保持湿润,待种子出苗后去除覆盖物,出苗1周左右后,根据出苗情况适当间苗,保证每盆2~3株秧苗。也可以采用育苗移栽法,每盆栽2~3株。出苗后根据土壤湿度情况浇水,一般冬天时5~7天浇水一次,夏天每1~2天浇一次水,通常在早晨浇水,这样秧苗不易徒长。

    紫苏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种子在地温5℃以上时即可发芽,适宜的发芽温度18~23℃。苗期可耐1~2℃的低温。植株在较低的温度下生长缓慢,夏季生长旺盛。开花期适宜温度是22~28℃。较耐湿,不耐干旱,如空气过于干燥,茎叶粗硬、纤维多、品质差,因此夏季高温时,可适当通过叶面喷水或浇水以提高空气湿度。紫苏生长周期比较短,定植后2个半月即可收获全草。

    紫苏叶可鲜食,也可烹调后直接食用(去除鱼类、肉类腥味的同时增加风味),也可全株采收后晾干以备入药。采收紫苏要选择晴天,香气足,方便干燥,时间应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紫苏未开花时进行。

    采收苏子梗一般在9月上旬开花前,花序刚长出时采收,用剪刀从根部剪下,把植株倒挂在通风遮荫的地方晾干。苏子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种子果实成熟时采收。剪下果穗或全株,扎成小把,晒数天后,脱下种子晒干。在采种的同时注意选留良种。选择生长健壮的、产量高的植株,等到种子充分成熟后再收割,晒干脱粒,作为种用。(杨璞)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