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中药科普 > 正文
  • 利胆退黄话茵陈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5-07-06 16:27:54
  • 核心提示: 茵陈为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茵陈蒿气芳香,味微苦。绵茵陈以质嫩、绵松、色灰白、无老茎、香气浓者为佳。茵陈蒿以茎枝淡紫色,带有叶片、花蕾、气芳香者为佳

      茵陈为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茵陈蒿气芳香,味微苦。绵茵陈以质嫩、绵松、色灰白、无老茎、香气浓者为佳。茵陈蒿以茎枝淡紫色,带有叶片、花蕾、气芳香者为佳。

        中医认为,茵陈性微寒,味苦辛,归脾、胃、肝、胆经,有清湿热、退黄疸的功效,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和传染性黄疸型肝炎。《伤寒论》中所记载的药方茵陈蒿汤,至今仍是中医治疗传染性肝炎、黄疸症状的主方之一。《食医心境》一书云:“以茵陈细切,煮羹食之,除大热黄疸,生食亦宜。”《本草正义》记载:“茵陈,味淡,利水,乃治脾胃二家湿热之专药。湿疸、酒疸,身黄溲赤如酱,皆胃土蕴湿积热之证,古今皆以此物为主,其效甚速……故凡下焦湿热瘙痒,及足胫附肿,湿疮流水,并皆治之。其阴黄一证,虽曰虚寒,然亦内有蕴热,故能发见黄色,则以入于温经队中而扫荡之,即仲景茵陈附子之法。”

        茵陈蒿苦泄下降,擅清利湿热而退黄疸,凡湿热熏蒸而发黄者,每用为主药。可单用一味,大剂量煎汤内服;亦可配伍大黄、栀子,即茵陈蒿汤;若小便不利显著者,可配伍其他利湿药,如茵陈五苓散;若属寒湿阴黄,须配附子、干姜等温中药,如茵陈四逆汤。此外,本品亦可用于湿疮瘙痒,流黄水,乃取其清湿热之功。可煎汤内服或外洗。注意蓄血发黄及血虚萎黄者慎用。

        现代药理表明,茵陈能促进胆汁分泌,具有明显利胆作用。在增加胆汁分泌的同时,能增加胆汁中固体物、胆酸和胆红素的排泄量,对治疗黄疸十分有效。同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结核杆菌等有抑制作用,还能抑制皮肤病原性真菌的生长,对流感病毒亦有抑制作用。此外,茵陈还具有降血压、利尿及降血脂的功效。茵陈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B,并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和20余种氨基酸,营养价值高。

        茵陈泡茶亦是保健良方,将茵陈洗净晒干后,用塑料袋密封保存。每天取干茵陈少许,大枣两枚,泡茶服用,可增强人体免疫力,轻身益气,保肝利胆,抗衰防癌,实为难得的绿色保健食品。茵陈的食用方法亦多。可蒸食,将茵陈洗净切碎,加入葱姜蒜,拌上面粉,蒸熟食之,其味清素淡雅,鲜美异常。可凉拌,将茵陈放在沸水中煮2~3分钟后,捞出晾凉,拌上蒜泥,加入香油、精盐等调料,则为春季佐餐的佳品。也可在煮粥时把茵陈直接放入锅中同煮,茵陈粥味道也比较鲜美。取茵陈30克(鲜品加倍),常法煎煮,去渣取汁备用。粳米50克熬成粥,熟后对入茵陈汁即可。分2次当日吃完,连续7日为1疗程。有很好的退黄作用。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