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中药典籍,您会发现“儿茶”这味药,殊不知,名称中虽带有“茶”字,但它却不是人们日常饮用的茶。
儿茶学名孩儿茶,又称黑儿茶、乌爹泥,为豆科植物落叶小乔木儿茶的枝干煎汁浓缩而成的干燥浸膏。商品的儿茶有“儿茶膏”和“方儿茶”两个品种。制作“儿茶膏”,多选在12月至翌年3月间采收枝干,刮去外皮,水煎取汁浓缩成糖浆状,倾于特制的模具中,阴干即可。“方儿茶”是割取带叶的小枝,置于铜锅中加水煎煮浓缩成糖浆状,倾入木盘中,待冷却凝固后,切成方块状即成。
儿茶性凉、味苦涩,人心、肺经。具有清热生津、化痰、止血、敛疮生肌、定痛等功效,用于治疗痰热咳嗽、消渴、吐血、衄血、尿血、血痢、血崩、小儿消化不良、牙疳、口腔破溃、喉痹、湿疮等症。《本草纲目》载儿茶“清膈上热,化痰生津,涂金疮、一切诸疮,生肌定痛,止血,收湿。”《本草正》亦载其“降火生津,清痰涎咳嗽,治口疮喉痹,烦热,止消渴,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湿热痢血,及妇人崩淋,经血不止,小儿疳热,口疳,热疮,湿烂诸疮,敛肌长肉,亦杀诸虫。”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儿茶有保肝、利胆的作用,能放大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而促进乙肝抗原的清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有抑制肠道运动及抗腹泻作用;所含的表儿茶精能促进胰岛素分泌而起到降血糖作用;有显著的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作用。研究还表明,儿茶有一定镇痛作用;有抗放射、升高白细胞和抗肿瘤作用。
临床上用儿茶研末口服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具有良好疗效;儿茶对于溃疡病合并出血、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慢性黄疸型肝炎合并鼻衄等出血症有很好的止血作用。将儿茶研为细末外用治疗宫颈炎,效果明显。
以下是儿茶配伍其他中药使用的常用验方,分内服和外用,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内服治咳嗽:儿茶60克,细辛12克,共研为细末;取猪胆1个,将汁炼熟,与药末共和为丸,每丸重3克.每次1丸。每日4次。空腹含化。
内服消痰:取儿茶、薄荷叶、绿茶叶各30克,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克,每次饭后含化3粒。
外用止血:儿茶、煅龙骨。、象皮、松香、降香、血竭、白及各等分,共研为细末,撒于疮口。
外用治牙疳口疮:儿茶、硼砂各等份,共研为细末,涂搽于患处。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