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研究认为丁公藤含包公藤甲素、乙素、丙素、东莨菪苷等。药理证实有抗炎、促进免疫功能、改善心功能、收缩子宫、缩瞳等作用。其茎、根有毒,服用不当常引起中毒,症状为出汗不止、四肢麻痹等。如中毒较轻,可用甘草、蜂蜜内服解毒和温水洗手处理。
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载丁公藤:“解表发汗,驱风湿,除痹痛,消肿止痛。”其性味辛,温,有小毒。功能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主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跌打肿痛等。凡虚弱者及孕妇忌服。用法内服煎汤,3~6克;或配制酒剂,内服或外搽。
临床报道用丁公藤制成注射液(每2毫升相当原生药5克),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日1~2次。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病,效果显著。治风湿骨痛及神经痛:用丁公藤为主药的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外搽患处,每日3次,有祛风胜湿,舒筋活络,消肿止痛作用;治青光眼:用丁公藤总提取物和丁公藤碱Ⅱ(包公藤甲素)制成眼药水滴眼,每日2次,有缩小瞳孔、降低眼压和改善房水流畅的作用,其缩瞳作用略强于毛果芸香碱。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