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中药科普 > 正文
  • 桂枝解肌善通阳  有汗无汗用有殊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时间:2008-10-21 09:24:10
  • 核心提示: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桂,主产于我国广东、广西等地。辛、甘、温,无毒。入心、肺、膀胱经。功能发汗解肌,温阳通脉,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平冲降逆,补中益气。仲景善用桂枝主治多种病证,举例如下:  1.辛甘发散能解肌  《素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桂,主产于我国广东、广西等地。辛、甘、温,无毒。入心、肺、膀胱经。功能发汗解肌,温阳通脉,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平冲降逆,补中益气。仲景善用桂枝主治多种病证,举例如下:

      1.辛甘发散能解肌

      《素问》有“辛甘发散为阳”之旨,“辛甘发散”的药物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常用于风寒表证。然而风寒表证有虚实之不同,出汗与不出汗的分别。桂枝具有发汗解肌,助阳实表,外寒风寒之功,既治外感风寒之表实无汗,又疗外感风寒表虚有汗。仲景用桂枝治风寒表实和表虚,有汗无汗皆用,其关键在于协药配伍。外感风寒之表实无汗,则与发汗解表的麻黄相须为用,以开宣肺气、发散风寒。外感风寒之表虚有汗,则与酸收敛阴的白芍配伍,以调和营卫,发表解肌。《伤寒附翼》说:“桂枝本营分药,得麻黄、生姜,则令营气外发而为汗,从辛也;得芍药,则收敛营气即止汗,从酸也;得甘草,则内补营气而养血,从甘也。”可资临床借鉴。

      2.除痹止痛善通脉

      《本草求真》说:“行痹,其证则有因风、因湿、因寒、因痰、因虚之异,须用桂枝以为向导。”桂枝能温经通脉,利关节,除风寒湿疼痛。如风湿疼痛,桂枝配伍麻黄、白术、苍术;如风湿夹热,桂枝配伍芍药、知母,甚则再加黄柏。寒湿身痛,桂枝配伍炮附子、白术,甚者加细辛、干姜,或川乌头、草乌头。桂枝有善于横行手臂的特点,能引诸药行至肩、臂、手指,故为上肢病的引经药,治痛风,常配伍姜黄、桑枝等同用。

      3.通阳化气定冲悸

      《本草述钩元》说:“桂(枝)能导引真阳而通血脉……”桂枝透达营卫,通上焦之阳,又化膀胱之气。通阳止心痛,尤治胸痹,如桂枝与生姜、枳实为伍;桂枝与枳实、瓜蒌、薤白为伍;桂枝与人参、干姜、甘草为伍,就是其例。李东垣术桂汤,桂枝与白术为伍,并治胃寒脘痛。同时又治脉结代,心动悸,与炙甘草、人参、大枣、阿胶、麦冬同用。仲景常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或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气上冲与惊恐。黄煌指出:“使用桂枝,配伍极为关键。桂枝甘草是平冲定悸的主药,但配伍不同,主治也不同。桂枝甘草茯芩为动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是惊悸,桂枝甘草人参麦冬是虚悸,桂枝甘草五味子是咳逆而悸。”仲景治疗心动悸、奔豚气剂量大。所以临床用桂枝用于心脏病,必须量大,可用12-15g,甚至达30g。

      前人有“桂枝下咽,阳热立毙”的告诫,凡外感热病,里热内盛及阴虚火旺者,均忌用。又善入血分而通血脉,并易动血,故血热妄行,月经过多及孕妇,应忌用或慎用。桂枝用量过大易致头晕目胀,眼干涩、咳嗽、口渴、尿少及尿道灼热,故不可过量。一般用量3-9g。特殊治疗15-30g。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