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利胆功效著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2 08:15:03
核心提示: 胆石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近年随着体检工作的广泛开展,发现该病的患病率很高。据统计,天津市胆石病发病率已超过总人口的8%。仅我院每年收治的胆石病患者就有近3 000人次。 胆石病的治疗有药物、手术等多种方法
胆石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近年随着体检工作的广泛开展,发现该病的患病率很高。据统计,天津市胆石病发病率已超过总人口的8%。仅我院每年收治的胆石病患者就有近3 000人次。
胆石病的治疗有药物、手术等多种方法。就药物治疗而言,中药的疗效有它的独到和卓著之处。
根据中医理论,治疗胆病多从清热利胆、理气止痛入手。我院是全国中西医结合胆胰疾病诊疗中心,除外科手术治疗胆石病外,我院非常重视中药对胆病的治疗作用。
著名外科专家、我院老院长吴咸中院士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及现代实验研究,筛选出两组处方治疗胆囊疾病,在保守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研究课题曾荣获天津市科委科技成果奖。近年,该两组处方已由我院制剂室制成纯中药制剂清热利胆片和疏肝止痛片,二药合用治疗胆石症及胆囊感染的患者近千例,总有效率达81.9%。
清热利胆片由金钱草、茵陈、黄芩、厚朴、大黄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利胆功效,适用于急性单纯性胆囊炎胆管炎,轻度化脓性胆囊炎、胆管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胆道术后综合征等。该组方中金钱草、茵陈能清热利胆排石,黄芩燥湿清热、抗菌消炎,厚朴理气止痛,佐以大黄可增加利湿消黄、通里攻下作用。药理研究表明,金钱草的利胆作用主要是促进肝细胞分泌胆汁,使肝胆管的胆汁增多而内压增高,使奥狄氏括约肌松弛并排出胆汁。由于利胆作用,使胆管泥沙状结石易于排出,使胆管阻塞和疼痛的症状减轻、黄疸消退。茵陈具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的作用,从茵陈中分离出的多种成分都具有增加大鼠胆汁分泌的作用。
疏肝止痛片由柴胡、白芍、木香、元胡等组成,具有理气开郁、疏肝清热、行气止痛作用,适用于早期胆系感染及胆石病引起的胆绞痛、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胆道术后综合征。其中柴胡能疏肝清热,木香、白芍理气止痛,元胡活血止痛,诸药共同起到疏肝清热、行气止痛的功效。药理研究表明,柴胡的水浸剂与煎剂均能使大鼠的总胆汁排出量与胆盐成分增加。柴胡皂甙可影响许多炎症过程包括抑制渗出、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作用等。白芍、木香属理气药,既能抑制胃肠运动又能兴奋胃肠运动,通过兴奋或抑制使失调的胃肠运动功能恢复正常,从而达到理气止痛的效果。
一般来说,胆石病患者服用如上两药分别为每日3次,每次4~5片,服药剂量应按每日排便次数及服药后反应进行调整。胆囊炎患者,每日以保持大便2-3次为宜。 摘自《开卷有益—求医问药》杂志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