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中药科普 > 正文
  • 加减茯苓四逆汤治寒瘀黄疸朱良春治疗难治性黄疸经验和特色(四)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2 08:15:03
  • 核心提示:邱志济 朱建平 马璇卿  慢迁肝或早期肝硬化患者因寒湿夹瘀,黄疸久治不退,临床亦为常见,症见目肤暗黄晦滞,神疲纳呆,胁痛腹胀,便溏溺赤,舌淡苔白腻,舌边有瘀斑,脉濡细。临床有症见目肤色黄,甚或鲜明如阳黄,但症见脘腹胀满,食欲
    邱志济 朱建平 马璇卿   慢迁肝或早期肝硬化患者因寒湿夹瘀,黄疸久治不退,临床亦为常见,症见目肤暗黄晦滞,神疲纳呆,胁痛腹胀,便溏溺赤,舌淡苔白腻,舌边有瘀斑,脉濡细。临床有症见目肤色黄,甚或鲜明如阳黄,但症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腻,脉沉细迟等太阴证。细辨之乃与阳黄证出现的发热口渴,大便秘结,尿黄如茶,舌苔黄腻,脉弦滑等阳明证有水火寒热之不同,应予以鉴别。朱师治疗此型法拟温化寒湿,疏肝运脾,和瘀利胆。方用仲景“茯苓四逆汤”去人参加白术,以助化气行水,并加用退黄专药刘寄奴、豨莶草,临床使用屡收方简效宏之奇。   笔者曾治童姓小女, 16岁,患黄疸肝炎已2年余,时轻时剧,缠绵不愈,目肤暗黄晦滞、神疲纳呆、体软、口不渴、胁痛腹胀、便溏溺赤、舌淡苔白腻、舌边有瘀斑、脉细濡,一派寒湿夹瘀内阻之征。谷丙转氨酶89单位,黄疸指数38单位,证属寒湿中阻,阳气不宣,土壅木郁,肝胆疏泄不利,致黄疸久治不退,治宜温化寒湿,疏肝运脾,和瘀利胆,处方用“加减茯苓四逆汤”,药用:制附子、炒苍白术各10g,干姜6g,豨莶草、生麦芽各 30g,茯苓、车前子、刘寄奴各15g,生甘草6g。上药服5剂后,黄疸渐见减退,胃纳增加,腻苔化,续服10剂,黄疸退尽,诸症消除,继投“消瘕复肝丸”善后,追访五年无复发。寒湿夹瘀型黄疸久治不退,虽身目皆黄,亦属标症。临床审证要抓住神倦、体软、口不渴、脉细濡或沉细等土壅木郁之主症。如兼腹满胁胀甚,谷丙转氨酶升至250单位以上者,或见遍体发黄,小便深黄、苔黄腻、口不渴、脉濡缓者,此乃误治日久,寒热夹杂,体气更虚,宜选《医醇剩义》“和中茵陈汤”(茵陈、茅苍术、白术、厚朴、砂仁、陈皮、木香、山栀、赤苓、车前子、当归、生熟谷芽、生熟苡米)加减化裁,用之对证,效如桴鼓,笔者常治久病体弱或儿童患者多屡用屡效。D2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