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的雅名为“金浆”、“玉醴”、“琬液”、“琼苏”等,居“酒色财气”之首。千百年来,饮料品类层出不穷,然酒之霸主地位不曾被动摇。酒本是一味中药,它最初是用于治疗疾病的,饮酒即是服药。
古人很早就懂得泡制药酒,而且中医还以黄酒来作药引子,如大活络丹、牵正散等。用酒辅药,具有吸收快、疗效发挥迅速、服用方便等优点。有些药物经酒炮制以后疗效更好,有些药物酒制以后能减轻毒性、减少副作用。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药物都可用酒制或以酒为引子的,特别是西药。否则会发生副作用或毒性反应,严重者会危及生命。
大多数药物在体内被血液运输到肝脏时,被肝脏的药酶代谢成有毒或无毒的物质,再经过尿液、粪便、汗液等途径排出体外。而酒精对肝药酶具有双向作用:小剂量酒精可使药酶活性增加,从而加快药物的代谢,最终降低了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有些长期饮酒者,即便停止饮酒几周之后仍然可以影响到药物的代谢,若要取得与不饮酒患者相同的药效就需要较高的剂量。大剂量酒精会与药物竞争相同的肝酶受体,从而抑制了药物的正常代谢过程,最终的结果是延长了药物在体内循环的时间,增强了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究竟哪些药物不能与酒同行呢?
1.酒精不能与镇静药、安眠药或抗过敏药同服。
镇静催眠类药物如安定、水合氯醛等和酒一起服用,会使中枢神经受到抑制,轻则出现神志恍惚,昏昏欲睡,身体活动不协调:重则使抑制加深,呼吸困难,昏迷,血压下降。若饮酒过量,还会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口服氯丙嗪、三氟拉嗪、奋乃静等吩噻嗪类药物期间,也不可同时饮酒。因为这类药物能抑制乙醇脱氢酶的活性,使乙醇的氧化反应受抑制而发生乙醇不能耐受现象。此外,氯丙嗪等与乙醇还可产生药物相加作用,加重对中枢神经抑制,产生严重的低血压,使昏迷加深,甚至发生呼吸抑制而死亡。
抗过敏药如赛庚啶、苯海拉明、开瑞坦、异丙嗪、扑尔敏以及含上述成分的感冒药,如速效伤风胶囊、克感敏等。这些药若与酒同服,同样会使中枢神经受到抑制,轻则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心跳减弱,重则引起呼吸中枢麻痹导致死亡。
2.酒精不能与降糖药同服。
酒精可刺激胰腺中的B细胞,增加胰岛素的分泌。若在使用降糖药物优降糖、二甲双胍、胰岛素等期间大量饮酒,很容易造成低血糖反应,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或者诱发乳酸血症。严重者可发生低血低血糖症状,常常被醉酒反应掩盖,不易与醉酒区别,以至于导致严重而持久的低血糖,造成脑组织不可逆的损害,甚至引起死亡。
在服用磺脲类降糖药期间,乙醇作为药酶诱导剂而发挥作用,能促进磺酰脲类药物的代谢,使其半衰期明显缩短,从而减弱其降血糖作用。另外,有些降糖药又能抑制乙醛脱氢酶,使乙醇在体内代谢变慢而毒性增强,易产生“乙醛蓄积综合征”,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总之,在服用降血糖药时,应禁饮酒及服含乙醇的制剂。
3.酒精不能与抗生素同服。
抗生素尤其是头孢菌素类,无论是口服还是注射,分子结构中含有甲硫四唑侧链,都会抑制酒精的正常代谢,造成酒精在体内蓄积,损伤肝脏、肾脏和心脏等器官,引起机体的毒性反应,发生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一系列症状。即使少量的酒精和这类药物混合,也可能导致中毒。
4.酒精不能与抗心绞痛药同服。
抗心绞痛药物如消心痛、硝酸甘油等,会骤然扩张血管。一旦与酒合用,将加剧头痛。饮酒略多,更会引起血压下降、血脂升高、肠胃不适等症状,严重的会产生突然晕倒,甚至休克等剧烈不良反应。
5.酒精不能与降压药同服。
喝酒后能引起血管扩张,此时如果再服用降压药,很容易出现低血压反应,严重的甚至会引起猝死。肾炎、严重高血压、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病人尤其容易发生这样的危险和意外。而且血压突然降低,很容易导致血压出现“反跳现象”,不利于平稳控制病情。
6.酒精不能与利尿药同服。
利尿药如双氢氯噻嗪、速尿、安体舒通等,能通过排尿来降低血压。一旦饮酒,酒类的扩张血管作用会引起血压过低和头晕反应,甚至发生直立性虚脱。
7.酒精不能与非甾体抗炎药同服。
阿司匹林、扑热息痛、消炎痛、复方阿司匹林、水杨酸钠以及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可抑制胃黏膜分泌,增加上皮细胞脱落及破坏黏膜对酸的屏障作用。同时又能阻断维生素K在肝中的作用,阻止凝血酶元在肝中的形成,使血液不易凝固。酒精能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如服用上述类药物期间再饮酒,则如同是雪上加霜,会加重药物对肠道的刺激,从而更易引起急性胃黏膜病变或使溃疡病复发,导致消化道大出血。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平素健康的人喝酒后会产生严重的头痛,如果自作主张服用止痛药,同样容易诱发胃肠道出血。
8.酒精不能与抗凝血药同服。
酒精可以抑制凝血因子,再加上它可以扩张末梢血管,所以它与止血药维生素K等的作用是对抗的。酒精还有诱导增加药物分解酶的作用,所以它又可以使抗凝血药的作用时间缩短。所以,酒不宜和这些药物同服。
9.酒精不能与抗癫痫药同服。
饮酒可使苯妥英钠类抗癫痫药代谢亢进,从而影响药效。
10.酒精不能与抗抑郁药同服。
饮酒可增强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丙咪嗪等药物的镇静作用,导致行为紊乱,易发生意外事故。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