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及患病率逐年升高,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亦引起各国政府、卫生部门的关注和重视。限于目前的医疗水平,糖尿病还是一种不可根治的慢性疾病,因此,糖尿病需要持续的治疗。糖尿病的治疗应是综合性的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运动、血糖监测、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和药物治疗。其中,口服药治疗的安全合理应用最受关注。
消渴丸是中西药融为一体的复方制剂,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消渴丸具有可靠的临床疗效。其组方独特:方中黄芪,山药,五味子等药具有益气、升气、敛气、顾护心脾肾之阳之功;生地,天花粉,葛根等药具有益阴、生津、敛液之功,从而顾护心脾肾之阴;合之对心脾肾虚弱导致机体内环境紊乱具有双补、双益、双调的多环节调整功能,控制糖及脂肪的生化代谢紊乱,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加上有第二代磺脲类降糖药的优降糖,具有剂量小,作用时间长等优点,中西药合用各自充分发挥其长处,使其达到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功效。目前,国内应用广泛。
随着消渴丸临床应用的不断增多,它的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加,为减少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对应用消渴丸的不安全、不合理的使用表现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以使临床医生和患者更好的应用它。
1药证不符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消渴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消渴丸功效是滋肾养阴、益气生津,适用于气阴两虚型消渴病,症见:口渴喜饮、多尿、多食易饥、消瘦、体倦乏力、气短懒言等。如果患者是胃热炽盛者,多见多食易饥、大便干燥、舌苔黄、脉滑实有力的实热症,用了此药,就可能疗效不佳.甚至出现不良反应。
2超量服药消渴丸用法是口服,1次5~10丸,1日2-3次,饭前0.5h用温水送服。服用药量根据病情从每次5丸逐渐递增,但每日不应超过30丸。当增至每日20丸时,至少分2次服用。至疗效满意时,逐渐减量或减少为每日2次的维持剂量。应用本药必须严格控制剂量。若用量过大时极易发生毒副作用,造成低血糖反应,轻则浑身乏力、汗出心悸,重则昏迷不醒,二便失禁,甚则危及生命。
3超时服用药皆有偏性,长期服用可能会对身体造成损害。消渴丸内含西药优降糖,属磺脲类降糖药,此类药普遍存在着“继发性失效”的问题,即降糖效果随服药时间延长,会逐渐减退甚至失效。另外,此药吸收后主要在肝脏代谢,从胆汁和肾脏排泄,两种途径各占50%。因次,应用此药也要注意不要长期服用,要经常监测血糖、肝功、肾功,以达到良好的降糖效果且不会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
4 中西药联用的弊端 中西药联用,相互作用复杂,稍有不慎,易产生药害。如消渴丸与某些药物同时联用可诱发或增加低血糖反应:①抑制磺脲类药物由尿中排泄,如治疗痛风的丙磺舒、别嘌醇;②延迟磺脲类药物的代谢,如酒精、H2受体阻滞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氯霉素、抗真菌药物咪康唑、抗凝药;③促使与血浆白蛋白结合的磺脲药物分离药:如水杨酸盐、贝特类降血脂药;④药物本身具有致低血糖作用:酒精、水杨酸类、胍已嘧啶、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奎尼丁;⑤合用其他降糖药物:胰岛素、二甲双胍、阿卡波糖、胰岛素增敏剂;⑥B肾上腺受体阻滞剂可干扰低血糖时机体的升血糖反应,阻碍肝糖原酵解,同时又可掩盖低血糖的警觉症状。另外消渴丸已含有格列本脲,服用消渴丸的同时,故不得再与磺脲类降糖药(如美吡哒、达美康)合用,否则,不仅会导致低血糖,而且还会增加对肾脏的毒性。
5忽视个体差异患者的年龄大小不同,体重轻重不等,运动量大小不同,脾气秉性不同,经济条件优劣不等,身体素质强弱不等,这些个体差异对消渴丸的耐受性亦不相同。另外,糖尿病的类型、患病时间的长短等因素,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否则就达不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6盲目用药近年来,由于中药在治疗糖尿病时有能调整体内各系统的平衡、改善症状、起到治本之功效的特点,加之无毒副作用等优点,渐渐被众多患者认同。但因对药品缺乏全面了解,往往造成重复用药或超剂量用药。如消渴丸中除含有黄芪、生地黄等中药外,每丸还含有0.25mg的优降糖,而其被误认为是纯中药制剂,应用中出现低血糖昏迷的报道较多。
7依赖药物,忽略非药物疗法众所周知,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治疗,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和药物治疗缺一不可。药物治疗需要在饮食控制、运动锻炼的配合下才能取得良好的降糖效果。消渴丸应用也是如此,如果饮食不加以控制,加之缺乏运动锻炼,不但不利于血糖控制,还容易使身体发胖,加重胰岛素抵抗、加速B细胞功能衰竭。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