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中药禁忌 > 正文
  • 服中药要顺应时势

  • 来源:39健康网 作者:伍智聪 时间:2008-09-02 16:35:57
  • 核心提示: 服用中药“顺天时”是我国历代名医的共识之一。《黄帝内经》中指出:“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李东垣在《补中益气汤》一书中也有根据季节和区域气候调整用药剂量的具体论述。以外感风寒(即感冒)为例,

       服用中药“顺天时”是我国历代名医的共识之一。《黄帝内经》中指出:“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李东垣在《补中益气汤》一书中也有根据季节和区域气候调整用药剂量的具体论述。以外感风寒(即感冒)为例,在用药上,南方用轻剂的辛温药就够了,而北方人则需用重剂的辛温药。尤其是在气候寒冷的西北地区,人的肌肤腠理致密,平时不易感冒,一旦感冒,用药剂量必须较大才能达到发汗目的。近代名医张锡纯说:“大江以南之人,其地气候温暖,其人肌肤薄,麻黄至一钱(3克)即可出汗;到黄河南北,用麻黄约可以三钱为率;至东北三省人,须于三钱之外,再将麻黄加重,始能发汗。”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气象因素可影响人体细胞膜的通透性,影响细胞对药物的吸收速度。所以,同一浓度的同一种药物给同一人使用,在不同的天气气候条件下可以产生不同的反应和效果。例如,在暴风雨来临之时洋地黄的毒性明显增加,而当冷空气过后则容易发生阿托品中毒;在夏天给同一高血压患者服用的降压药如果仍沿用冬季时的剂量,就可能引起药物过量而产生副作用。对发热病人来说,服了退热药后,如果体温高于环境温度,出汗量易多,降温效果就较好;当体温低于环境温度时,退热药的作用就会受到一定影响。当然,除了环境温度外,影响退热药效果的主要气象要素还有空气湿度和气流(风),当湿度较小、风速较大时,汗液容易蒸发,降温效果就较好。

      正因为天气气候条件对药物的疗效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患者吃药“顺天时”,病情常常容易康复。当然,广义上的“顺天时”也应包括吃药时间讲究科学性。例如,哮喘病人多在夜间发病,所以一些有经验的医生给患者用药时常常上午用量相对少一些,而在下午3~4时则加大用药量,以避免或减轻哮喘夜间发作。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