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中药禁忌 > 正文
  • 淡竹叶查考

  • 来源:医圣网 作者: 时间:2007-11-14 09:49:51
  • 核心提示: 2000年版的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淡竹为禾本科草本植物淡竹叶的干燥茎叶。淡竹叶野生干山坡林下及阴湿处,故有“林下竹“之雅名。其根为“碎骨子”,一窠数十须,须上长块根,比较坚硬,有点像麦冬,所以碎骨子又有“竹叶麦冬”
       2000年版的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淡竹为禾本科草本植物淡竹叶的干燥茎叶。淡竹叶野生干山坡林下及阴湿处,故有“林下竹“之雅名。其根为“碎骨子”,一窠数十须,须上长块根,比较坚硬,有点像麦冬,所以碎骨子又有“竹叶麦冬”、“野麦冬“之称。
    淡竹叶入药较晚,明代《本草纲目》始见记载。李时珍称它:甘,寒,无毒。叶:去烦热,利小便,清心。根:名碎骨子,能堕胎催生。从所画图谱看,基本与药典收载的淡竹叶相吻合。
        据查证,在祖国医学史上,另外还有两种被称为淡竹叶的中药。一种是竹叶,另一种是鸭趾草。禾本科多年生常绿竹状乔木或灌木植物淡竹(PhylIostachys ni-Kra Munro Varhenis(Mits)Stapf.ex)的干燥叶片入药最早,《神农本草经》即有记载,梁代陶宏景著《名医别录》始称“淡竹叶“。东汉医家张仲景《伤寒论》中的“竹叶石膏汤“,《金匮要略》中的“竹叶汤”所用的淡竹叶,以及唐代《小儿药证直决》导赤散中的竹叶均为本品。所以现在很多中药书籍称本品为“竹叶”以区别“淡竹叶”。
        在全国很多地区,把一年生草本植物鸭趾草(COlIlIne Lina Communis)的干燥地上部分也称为淡竹叶。鸭趾草最早记载于唐代陈藏器著《本草拾遗》中,它的异名多达50余种。《本草纲目》称它为竹叶菜,鸡舌草,碧竹子片,与淡竹叶并列在一起,所画图谱也比较相似。现在以鸭趾草为中药名应用,与淡竹叶很容易区别。
        淡竹叶是一味清心火,除烦热,利小便的良药,对治疗热病口渴,心烦不安,口糜舌疮,牙龈肿痛,小便赤涩淋痛,颇有效验。
        竹叶有清热除烦,生津利尿的作用,可用于热病后余热未尽,烦热口渴,热淋及心火移于小肠所致的口舌生疮,小便淋痛等。
        鸭趾草具有清热,利尿,解毒作用,用于温病初起或气分实证以及热淋小便涩痛或水肿有热者。因有解毒作用,所以对咽喉肿痛、痛肿疮毒、毒蛇咬伤均有较好疗效,这也是较淡竹叶和竹叶优越的地方。
        由此可见,三种被称为淡竹叶的中药功用有所相似,但毕竟不是同一中药,应注意区分。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