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中药禁忌 > 正文
  • 认清中药的不良反座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 核心提示: ——专家指出:用药不当是主因 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事情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日本的小柴胡汤事件,欧洲的马兜铃酸事件,新加坡、马来西亚的黄连事件等,以及国内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种
    ——专家指出:用药不当是主因 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事情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日本的小柴胡汤事件,欧洲的马兜铃酸事件,新加坡、马来西亚的黄连事件等,以及国内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种种报道,使人们对中药的安全性产生了怀疑。近日,又出现了中药名列药品不良反应“三大祸首“的不实报道。这些都在人们的心理上产生了阴影。难怪有人说:今天,世人并不怀疑中药的药效,但怀疑中药的安全性。 导致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简单地认为,中药发生了不良反应,就是药物出现了问题。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所的于智敏教授说,把滥用中药、误用中药,以及用了假药、劣药后出现的问题都归结为中药不良反应是不科学的。当然,中药的不良反应需要关注、研究和重视,但如果简单的夸大,不利于中药的健康发展。 从去年1月份开始,科技部开展了一项有关中药毒性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于教授正是这一工作的负责人。这一工作的目的,就是要证明中药的毒性情况究竟如何,它作用于生物体后,对生物的损害是可逆的还是不可逆的。其中中药的不良反应是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 对于前一段时间发生的马兜铃酸造成肾损害的事件,于教授有不同的看法。他说,按照中医的应用方法来分析,患者将龙胆泻肝丸当作保健品服用长达三四年,还有欧洲人服用含有马兜铃酸的苗条霜减肥,有人竟使用11年之久,这都严重违反了中药的使用原则。中医对于同一种病症的治疗讲究守法不守方,即不能一个方子一成不变地长期吃下去,而是要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对药量、药味重新进行调整。如果患者痊愈,即可停止用药。 于教授在对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及中毒事件的综合分析后发现,药物使用不当占引发中药不良反应的首位。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误服伪品。一些中药真伪品非常相似,如果不能正确分辨,很容易发生误服。例如,商陆和人参很相似,独角莲与天麻相近,但它们之间的药效却相差千里,如果误服,肯定会发生不良反应。 其次,中药的品种和名称比较多,容易混淆。例如,仅五加皮一味药就有南五加、北五加、香五加之分。常用的五加为南五加,它是无毒的,作用与人参相同。而北五加有毒,香五加有小毒。如果医生在处方中不注明是哪一种,则会使患者发生中毒反应。 再次,药物的使用剂量过大,超过了国家《药典》规定的范围也会出现问题。于教授说,目前来看,许多不良反应的发生都与此有较大关系。这其中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临床医生采用大剂量处方,二是患者不按规定剂量服药。 药品炮制不当也会使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上升。如果严格按照药物的炮制程序,是可以减轻或消除某些药物的毒性,这样就可使患者发生中毒或不良反应的机会减小。选用剂型不当也会造成不良反应。于教授说,有些药物应入煎剂,需要长煎久煎,但有的人为了省事,煎药的时间不足或根本就不煎而直接服用,也可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 另外,江湖郎中违反中医中药的配伍禁忌原则乱给患者用药,患者个体的差异,以及违反了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等因素也会引起中药的不良反应。 于教授指出,目前人们认为中药是安全无毒的传统观念,中药说明书中对药物疗效的大量叙述而对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的简单描写,都使人们放松了对中药安全性的警惕,这也是导致中药被滥用而发生不良反应的一个原因。同时,中医中药研究工作的停滞不前,某些医疗机构不负责任的行为以及一些医生的用药不当等因素,都加大了中药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有专家就曾对某些医院门诊使用中药处方的剂量作过调查,超标用量的情况比较普遍。医生如果严格按照中医的方法给患者开处方,并明确交待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是会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比例的。 导致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对中药毒副作用、不良反应的正确认识,缺乏科学、客观、规范地对中药安全性的评价方法。于教授强调,中药不良反应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不重视,对中药的发展是不利的。对此,药品管理部门应该严格管理,并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有关专家建议,中药生产企业必须重视用药安全问题,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有关规定,注明产品的不良反应。专家同时提醒广大消费者,应该掌握更多的正确用药的知识,千万不可乱吃中药,如果有患者发现不良反应,应及时与当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联系。 摘自:《中国医药报》文/茅竟伟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