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生烂疮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1-28 20:55:32
核心提示: 病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指耳部生疮溃烂。多因局部擦伤或湿疹等继发感染所致。由于疮面多不平整,不易愈合。治宜大枣去核,包青矾煅研,香油调敷。 耳后发疽 病证名。发于耳褶之间,不论左右。初起如粟,逐渐
病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指耳部生疮溃烂。多因局部擦伤或湿疹等继发感染所致。由于疮面多不平整,不易愈合。治宜大枣去核,包青矾煅研,香油调敷。 耳后发疽 病证名。发于耳褶之间,不论左右。初起如粟,逐渐肿痛,小者如杏,大者如桃。由三焦经风毒挟胆火所致。本病若红肿有人,掀热易溃稠脓者为顺;若黑陷坚硬,牵痛引脑,或者局部漫肿,色紫暗而不光泽,不灼热,不易溃烂,如果溃烂而出紫血者为逆。本病较其他各疮疼痛为甚,最为险恶,宜急治之。初起直栀子清肝汤(方见耳菌条)。脓成宜用托里消毒散。如患者身体虚弱者,宜用十全大补汤。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