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放射性肾损害的中西医治疗
概述:经放射线照射后,肾小管及肾小球的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引起肾小管萎缩及肾小球硬化。严重时,还会引起肾小动脉壁和中动脉壁受损伤,各层受损变性,纤维蛋白样坏死及血栓形成,最终是。肾实质广泛破坏而被纤维化组织代替。
肾损害影胃因素:
1.肾脏对放射线中度敏感,全肾对放射性的耐受量为2000eGy/2周,如果部分照射,1/3至1/2的肾放疗,则耐受量可达4000eGy/4周或更高。
2.同时用化疗许多化疗药,如顺铂类、亚硝脲类等,尤以顺铂的肾毒性大,可使肾小管萎缩坏死。
3.年龄儿童的肾脏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放射线尤为敏感,年龄越小对放射线的耐受性越差。
4.肾脏伴发病 原发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者,对放射线的耐受能力更差。
毒副反应:
1.急性放射性肾炎一般发生于受照射后半年到一年,初始无明显临床症状,检查可发现蛋白尿、贫血、血压升高,一般出现症状后一个月后病情迅速发展,较重表现为恶心、呕吐、夜尿、胸闷、气促、乏力,检查见明显贫血、水肿、高血压。约有1/3患者发展为恶性高血压伴左心衰和高血压脑病。
2.慢性放射性肾炎部分由急性放射性肾炎发展而来,也可无急性表现,而在放疗后1~2年逐渐形成。临床表现与慢性肾小球。肾炎相似,症见腰痛、乏力、夜尿、汗出。检查可有贫血,管型尿,低张尿,蛋白尿。
西医防治:
1.放疗时尽可能保护肾脏,避免化疗、放疗同时进行。
2.急性期后采取卧床休息,减少饮食中的蛋白摄人,限制食盐和液体的摄人,贫血严重者予以服含铁制剂如福乃得、富血铁等。
中医防治
1.肝肾阴虚
证候:腰膝无力或兼有腰酸、腰痛、膝冷、休息稍减轻,劳累则加重,手足清冷,畏寒喜暖,耳聋,耳呜,小便清长或频数,夜尿多,大便溏,乏力,神疲困倦,舌质淡,脉沉细。
治法:养肝血,益肾气。方药:滋阴大补丸加减。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牛膝、杜仲、五味子、巴戟天、小茴香、肉苁蓉、远志、石菖蒲、枸杞子、大枣。共为细末,炼蜜为丸。2.寒湿内阻
证候:腰膝软弱无力。腰凉膝冷、受寒加重,得暖减轻,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或缓。治法:除湿通络。
方药:除湿蠲痹汤加减。
苍术10g,白术12g,茯苓15g,羌活10g,泽泻12g,陈皮10g,甘草6g,生姜5片,竹茹12g,竹沥15g。
3.湿热困腰
证候:腰膝乏力伴红肿作痛,纳呆,恶心。五心烦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二妙散合拈痛汤加减
苍术10g,黄柏gg,白术12g,苦参9g,升麻3g,泽泻10g,黄芩9g,猪苓9g,当归9g,炙甘草6g。
3.中成药中保肾康有降低血肌苷,保护肾脏作用;长期服六味地黄丸可滋补肝肾。二、故射性瞎胱炎的中西医治疗
概述:放射性膀胱炎多发生于盆腔肿瘤(如前列腺癌、子宫颈癌)、睾丸肿瘤及直肠肿瘤的放射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后。其发生与放射总剂量、放射治疗技术、个体放射线引起的血管损伤、小血管闭塞、粘膜充血水肿以致形成溃疡或合并感染、出血所致。放射性膀胶炎的发生时间多在放疗后1—4年之间。
毒胃反应:
临床常分为三度:
1.轻度仅有轻度症状及体征,如尿频、尿急、尿痛。膀胱镜检查可见粘膜混浊、充血、水肿。
2.中度除上述症状外,还伴血尿,可反复发作。膀胶镜检查可见粘膜水肿,可伴随有溃疡出现,病变常在膀胱三角区后壁及输尿管间的皱褶处。
3.重度膀胱阴道瘘形成。
后二者常为严重的迟发性表现。
西医防治:
全身治疗以消炎、止血等对症治疗为主,以缓解膀胱刺激症状。消炎药可选吡哌酸、氟哌酸、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止血药常选用维生素K、安络血、立止血等。
局部治疗以下面几种为主:
①药物膀胱冲洗:苯佐卡因(Benzocaine)0.3g、颠茄酊0.5g,庆大霉素16万U。地塞米松1.5mg加生理盐水至30raL,每日膀胱灌注2次。
②经导管注入2%苯佐卡因50mL,保留5分钟放出,注入4%甲醛液150—200mI(用量可根据膀胱容量调整)保留15分钟后放出,随后注入50%酒精200mL,冲洗2次。此法主要用于出血性膀胱炎治疗。
③经尿道行电凝固术止血:由于放射损伤的组织供血不良,易形成纤维化,再生功能低下,凝固部位易发生坏死,故应注意防止溃疡的形成。
④骶前封闭疗法:在直肠与尾骨之间以0.25%普鲁卡因80~lOOmL作浸润性封闭,每5~7天1次。2—3次治疗后,有可能缓解症状。
⑤其他:有报道糜蛋白酶有抗炎、抗水肿、溶解纤维素、分解粘液等作用,对于治疗放射性膀胱炎有一定疗效。每日注射25U,共2~4周,症状及体征均可明显改善。高压氧可使组织内氧张力增高,新生血管和肉芽组织形成,组织损伤修复,从而促进炎症愈合。有条件者,高压氧可作为治疗放射性膀胱炎的手段之一,让患者在高压氧室中吸100%的氧,每日 l次,每次g0分钟,每周5-6次,共20次,据报道疗效良好。
放射性膀胱炎急性期失血多者,应在止血治疗的同时予以输注新鲜全血,以防失血性休克,改善全身情况。慢性期如膀胱容量减少,膀胱壁硬化,尿路狭窄可导致肾盂积水,严重者可致肾功能衰竭乃至尿毒症,此时则需考虑手术治疗或透析治疗。
在实施盆腔及睾丸肿瘤放疗时,应嘱病人排空小便;腔内治疗时应于阴道内填塞纱布,以增加放射源与膀胱间的距离(膀胱后壁离开子宫轴约2.5cm),以减少膀胱重量。
放疗后因尿路粘膜的充血、水肿,易发生继发性细菌性尿路感染,因此应让病人参饮水,多吃蔬菜,另可加服小苏打,使尿液呈碱性,不利于细菌生长。放疗中及放疗后坚持服用清热解毒、凉补气血、养阴生津、健肺补肾等中药进行治疗,能有效地防治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
中医防治
本病多属于中医学“淋病”范畴,可分为以下两个主要证型。
1.毒热蕴阻
证候:小便频急,灼热刺痛,尿色黄赤,口干喜饮,大便秘结,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凉血,利湿解毒。方药:八正散加减。
木通9g,车前子20g,甘草6g,生大黄6g,炒栀子9g,灯心草3g,金银花20g,蒲公英20g,白茅根30g,大、小蓟各20g,白花蛇舌草20g。
加减:兼气滞者,佐以开郁行气,酌加沉香9g,王不留行9g,木香9g,乌药9g,青皮9g;兼血瘀者,加当归15g,川芎6g,田三七6g,丹参15g等活血化瘀药。
2.阴虚内热
证候:尿频、尿急、尿痛,尿色淡红,口干喜饮,五心烦热或伴腰膝酸软,午后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养阴退热。
方药:六味地黄汤加减。
山萸肉20g,山药30g,白芍15g,赤芍,15g,泽泻20g,茯苓15g,丹皮9g,知母15g,黄柏9g,生地20g。
加减:兼气虚者,加黄芪30g,白术9g。党参20g;兼血虚者,加阿胶珠15g,当归15g,熟地20g,龙眼肉30g;盗汗者加煅龙牡各30g,浮小麦30g;午后潮热者加地骨皮20g,银柴胡9g,警甲15g。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