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80%的糖尿病患者有神经传导异常,40%一50%的患者有神经损害的症状和体征。笔者使用自拟滋阴活络汤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将2005年5月至2008年7月间在本院治疗的5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随机法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6例。治疗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最小者5l岁,最大者76岁,平均(55.4±6.5)岁;病程最短者4年,最长者8.5年,平均(6.0±2.7)年。对照组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最小者50岁,最大者76岁,平均(57.2±7.1)岁;病程最短者3.5年,最长者8年,平均(5.8±3.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两组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1)四肢感觉异常,麻木、疼痛、灼热或发冷。(2)膝、腱反射减退。(3)神经肌电图证实周围感觉传导速度减慢。(4)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排除严重心、肝、肾损害。
2 治疗方法
2.1 一般治疗 两组病人均在接受合理饮食与运动指导的基础上,加用降糖药物治疗,将血糖基本控制。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的患者,分别予降压、调脂等对症处理。
2.2 对照组 在—般治疗的基础匕,加用弥可保0.5 mg,口服,3次/d。2.3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滋阴活络汤治疗,药物组成:熟地15 g,茯苓12 g,泽泻10 g,淮山12 g,丹皮10 g,山茱萸10 g,黄芪30 g,桂枝8 g,当归15 g,红花6 g,川芎10 g,苍术15 g,牛膝15 g,丹参15 g,水蛭10 g,鸡血藤30 g。l剂,d,分两次口服,150 mL/次。
两组均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肌电图等有关项目。采用丹麦产肌电图仪检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
3.2 疗效标准 参照《实用糖尿病学》[2]中的有关标准。显效: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膝、腱反射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较前≥5m/s或恢复正常;有效:自觉症状改善,膝、腱反射好转,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较前≤4.9 m/s;无效:自觉症状无改善,膝、腱反射及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均无变化。
3.3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l。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30 17 10 3 90.0
对照组 26 7 13 6 76.9
注:与对照组比较,P<O.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讨 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缓慢,目前认为主要与糖尿病引起多元醇代谢旁路的开放及周围神经的微血管病变有关。迄今尚无完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多采用控制血糖,调节代谢,改善微循环,纠正神经缺血缺氧、增加神经传导功能,抗氧化,补充神经营养,免疫抑制等治疗方法。弥可保为维生素B12的甲基化活性制剂,有助于轴突的再生,还可促进神经细胞的脑磷脂合成卵磷脂。卵磷脂为髓鞘、核糖体膜、线粒体膜、突轴及各种受体的主要成分。此外,有实验证明,给予弥可保治疗可防止髓神经变性和脱髓。故使用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取得一定的疗效。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基本病机是气阴两虚、痰瘀交阻。自拟滋阴活络汤以熟地、山茱萸补肝肾阴虚,淮山滋肾补脾,泽泻、茯苓、丹皮渗湿浊、清虚热,黄芪益气,苍术燥湿化痰,当归、川芎、丹参、鸡血藤、红花、水蛭养血活血通络,牛膝引药下行,酌加桂枝以通达血脉。诸药配合,共奏益气养阴、化痰通络之功,以此改善微循环和周围神经的供血,促进周围神经的修复,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本观察结果表明,采用自拟滋阴活络汤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取得满意疗效。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