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是血浆中所有脂质的总称。血脂谱异常是指血脂水平异常(过高或过低),可直接引起一些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属祖国医学“血瘀”、“痰浊”范畴。近6年来,笔者运用中药自拟方配合西药治疗本病76例,疗效满意,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76例作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共观察本院患者152例,其中治疗组76例,男39例,女37例,年龄38—64岁,平均(48.2±9.1)岁,病程l月一l2年,平均(6.9+5.1)年;合并冠心病者l6例,高血压病者21例,脂肪肝者22例,脑动脉硬化者12例,肥胖症者42例,2型糖尿病者13例。对照组76例,男40例,女36例,年龄37—63岁,平均(47.1±9.3)岁,病程l月一l3年,平均(6.8±5.2)年;合并冠心病者l7例,高血压病者22例,脂肪肝者23例,脑动脉硬化者13例,肥胖症者41例,2型糖尿病者14例。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内分泌学》(第2版)Ill中的诊断标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国家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有关规定拟定。中医辨证属气虚、痰瘀阻络证。症见头昏,眩晕,胸闷,乏力,舌质淡暗,苔白或黄腻,脉弦滑或弦细、弦涩。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口服舒降之,20 m9/d,晚间顿服。
2.2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自拟方:黄芪3份,淮山1.5份,茯苓l份,草决明1.5份,三七1.5份,红花1.0份,薏苡仁10份,陈皮1份,法夏l份。合并冠心病者加当归、川芎、牛膝各1份,合并高血压病者加天麻、钩藤各1份,合并脂肪肝者加青皮、枳壳各】份,合并脑动脉硬化者加石决明2份,赤芍1份,合并肥胖症者加白术、牛膝各1份,合并2型糖尿病者加葛根、花粉各2份,共研末为水丸,每次69,2次/d。 两组均以8周为l疗程。
3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3.1.1疗效指标治疗期间保持与治疗前生活方鼓相同,每周记录1次症状、体征、体重及舌脉象变化;治疗前后各查l次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底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
3.1.2安全性指标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治疗前后各检测1次。
3.2疗效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酌《中药新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捌定。临床控制: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实验室各项检测指标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血脂检测达到以下任何一项者,即Tc下降≥20%,或TG下降t>40%,或HDL—C上升0.26mmol几,或HDL—C/LDL—C≥20%。有效:治疗后血脂检测达到以下任何一项者,即TC下降<20%。或TG下降≥20%<40%,HDL—C上升≥0.104 mmol/L<0.26 mmol/L,或HDL—C/LDL—C≥10%<20%;无效:治疗后血脂检测无明显改善或改善达不到有效标准者。
4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血脂谱异常症、冠心病、高血压病、脂肪肝、2型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病例与Et俱增,西医治疗用药往往价格昂贵,且毒副作用大,停药易反弹。笔者自拟中药研末水丸配合西药口服减小了单用西药副作用大、疗效不稳定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且疗效肯定。
笔者认为,本病以脾虚为本,痰瘀合邪为标,临床观察肥胖、年龄偏大病人居多。这与患者年老所虚,运化无力,聚湿生痰密切相关,又肥胖者多喜食肥甘膏粱厚味,损伤脾胃,湿浊进一步积聚阻滞经脉,血运不畅致血瘀不行,故治疗上应益气健运脾胃,化痰活血化瘀。自拟方中黄芪、淮山健脾益气为君,气旺则血行、津行,陈皮、薏苡仁、法夏、茯苓化痰祛湿泻浊,红花、三七活血化瘀通络,山楂行气化痰健脾消食,草决明润肠通便泄浊。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红花、三七、山楂、草决明均具有明显调节血脂的作用,在此合用收效满意。
笔者认为,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必须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控制饮食,加强运动锻炼,尽可能将血脂、血压、血糖、体重控制达标,才可巩固疗效。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