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以胃黏膜腺体萎缩为特征的-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1978年WH0将CAG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由于CAG病因复杂,单纯依赖西药,无法达到理想疗效,而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经胃镜和病理组织学诊断及快速尿素酶试验确诊为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患者。排除2周内有过抑酸、抗生素、铋剂治疗者;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及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精神病患者。
1.2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中有关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制定。做1分钟尿素酶试验,阳性者行病理切片HE染色,找至Hpylori(Hp)者定为感染阳性。内镜诊断标准为轻度:局部炎症、充血、水肿、少量渗出;中度:局部炎症、中度糜烂、渗出。重度:局部炎症、重度糜烂、渗出。
1.3-般资料l67例病人均为本院2005-11~2007-10门诊和病房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5例,男44例,女41例;年龄42~72岁,平均52岁;病程2-10年,平均6年。对照组82例,男38例,女44例;年龄40~71岁,平均51岁;病程2~9年,平均5.6年。2组-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三联疗法进行治疗,泮立苏(标准剂量)加克拉霉素0.259和阿莫西林19,每日2次,连服3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养胃颗粒(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每日3次,每次l5g,3周后统计疗效。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文献。症状疗效标准:症状全部消失为临床治愈,2—3项主要症状消失为显效,症状减少或减轻为有效,症状无变化或加重为无效。Hpylori根除标准:复查时尿素酶试验及病理学检查均为阴性则判定为Hpylori根除。内镜疗效标准:胃黏膜基本正常为临床治愈;胃黏膜糜烂及出血消失,充血减轻,炎症范围明显缩小为显效;炎症范围缩小或减轻为有效;胃镜所见无变化或加重为无效。
3.2临床症状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疗效比较[n(%)]
组别 n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对照组 82 25(30.5) 15(18.3) 28(34.1) 14(17.1) 68(82.9)
治疗组 85 41(48.2) 28(32.9) 13(15.3) 3(3.5) 82(96.5)
Y2检验;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下同)
3.3 Hp根除结果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Hp转阴率比较(n)
组别 n 根除 未根除 转阴率(%)
对照组 82 58 24 70.7
治疗组 85 78 7
3.4内镜疗效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内镜疗效比较[n(%)]
组别 n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对照组 82 19(23.2) 21(25.6) 21(25.6) 21(25.6) 61(74.4)
治疗组 85 44(51.7) 30(35.3) 10(11.8) 1(1.2) 84(98.8)
4体会
新近的研究证明,幽门螺杆菌是引起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严重者发展为CAG。清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助于治愈疾病。三联疗法采用抗菌药加H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不仅利于溃疡愈合,更主要是使胃液pH值升高后能使抗菌药增加抗菌活性。但是,存在-定副作用,尤其是停药后容易反复发作,存在适应证掌握不严格,随意使用或长期使用抗菌药,造成菌群失调和耐药菌株的增加等问题,目前,尚无-个特别理想而且符合我国国情的方案。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胃痞、痞胀等范畴。其病因病机多由于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劳倦内伤等致脾胃虚弱,中焦运化失调,日久则阴虚气滞,导致胃气不和,胃黏膜损伤。养胃颗粒是纯中药制剂,由黄芪、党参、甘草、山药、陈皮、香附、乌梅等组成。黄芪、党参为益气健脾之良药,具有增加人体免疫功能作用,有助组织细胞黏膜的修复;香附疏肝理气、和中止痛,能改善胃黏膜的血流,有助黏膜的修复;白芍、甘草、乌梅酸甘化阴,增强生津、缓急止痛作用,对胃黏膜萎缩疗效显著,胃黏膜炎症也有所减轻。本文结果进一步表明养胃颗粒对于胃黏膜的修复有着很好的疗效。最近的研究表明,黄芪皂苷能够诱导Hp细胞凋亡,党参、甘草诸药均有不同程度的杀灭幽门螺杆菌作用,而且有利于炎症的消除。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有效提高了Hp的转阴率,表明养胃颗粒对于提高Hp转阴率有很好的作用,还具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故三联疗法加用养胃颗粒的方案,是-种治疗CAG较为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