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中西结合 > 正文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0例临床观察

  • 来源:中医药导报杂志 作者: 时间:2009-04-22 10:04:00
  • 核心提示:  笔者于2006年10月至2008年5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UAP)4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中的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标准。(1)原为稳

      笔者于2006年10月至2008年5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UAP)4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中的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标准。(1)原为稳定型心绞痛,在1个月内疼痛发作的频率增加,程度加重,时限延长,诱发因素变化,硝酸类药物缓解作用减弱;(2)1个月之内新发生的心绞痛,并因较轻的负荷所诱发;(3)休息状态下发作心绞痛或较轻微活动即可诱发,发作时表现有ST段抬高的变异型心绞痛也属此列。1.2纳入及排除标准符合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标准,且排除如下病例:(1)急性心肌梗死及其他心脏病、重度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甲亢、颈椎病、胃及食管反流等所致胸痛者;(2)合并重度高血压、重度心肺功能不全、重度心律失常、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及对本药过敏者。1.3一般资料入选的80例均为我院内科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40例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50-71岁,平均(61.1±6.2)岁;病程2个月至15年,平均病程(6.5~3.6)年;按心绞痛Braunwald分级,I级9例,Ⅱ级23例,Ⅲ级8例。对照组40例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52-70岁,平均(62.3+5.9)岁;病程3个月至14年,平均病程 f6.3土3.8)年;按心绞痛Braunwald分级,I级10例,Ⅱ级23例,Ⅲ级7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及观察方法

      2.1对照组常规应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阿司匹林等基本抗心绞痛药物,心绞痛发作难以自缓予硝酸甘油含服。2.2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益痹稳心汤,1日1剂。分两次服。益痹稳心汤药物组成:党参15 g,黄芪20 g,当归15 g,丹参15 g,三七5 g,川芎10 g,地龙12 g,水蛭10 g,陈皮10 g,麦冬10 g,瓜蒌15 g,甘草6 g。2-3观察方法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综合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2.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全部统计过程在SPSSl2.0中进行。

    3疗效观察

      3.1疾病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疗效标准:显效:心绞痛等主要症状消失或达到显效标准,心电图恢复至正常心电图或达到大致正常;有效:心绞痛等主要症状减轻或达到有效标准,心电图改善达到有效标准;无效:心绞痛等主要症状无改善,心电图基本与治疗前相同;加重:心绞痛等主要症状与心电图较试验前加重。3.2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21:证候疗效率=[(治疗前总积分一治疗后总积分1,治疗前总积分]x100%;控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1>90%;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4结    果   

      4.1  两组疾病疗效比较经秩和检验,两组疾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2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经秩和检验,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讨  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临床综合征,因其发病机制与稳定型心绞痛不同,不单因劳力引起心肌缺血,而主要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和糜烂、血小板聚集,非闭塞性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血流阻塞程度急剧加重。如不及时有效地控制,常常易发生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等严重后果。目前西医主张采用溶栓及抗凝疗法,以防止和减少病变部位血栓形成。

      本病当属中医学“胸痹”、“心痛”等范畴,其病机多因心气虚乏,推动无力,血流缓慢,而致气血运行不畅,或因外邪、瘀血、痰浊等因素而致,络脉瘀痹,不通则痛。治当益气养阴、祛瘀化痰、通络散结。益痹稳心汤具有补正而不碍邪,祛邪而不伤正之功效。方中党参、黄芪大补元气使气旺则血行,是为君药;配伍当归活血和血,具有化瘀而不伤正之妙,为臣;丹参、三七、川芎活血化瘀、散结止痛,地龙、水蛭善于走窜,通经活络,陈皮理气燥湿化痰,麦冬养阴宁心,瓜蒌宽胸散结为佐,甘草为使。诸药配合,集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散结止痛为一体,切中胸痹心痛之病机。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党参具有改善和恢复心肌缺血缺氧状态,降低冠脉阻力、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凝集作用;瓜蒌有显著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和降血脂作用。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