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中西结合 > 正文
  • 中西医结合治乙型肝炎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9-02-17 10:03:00
  • 核心提示: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106例慢性乙型肝炎进行系统观察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北京)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诊断标准。将门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106例慢性乙型肝炎进行系统观察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北京)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诊断标准。将门诊159例患者按诒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6例,男81例,女25例;年龄16~72岁,平均(38.4±11.6)岁;病程6个月~20a,平均(7.3±4.2a);其中慢性中度57例,慢性重度24例,肝炎伴硬变25例。对照组53例,男42例,女11例;年龄15~68岁,平均(37.5±10.8)岁;病程8个月~16a,平均(6.5±3.8)a;其中慢性中度26例,慢性重度12例,肝炎伴硬变15例。两组资料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肌苷、维生素C、肝素乐各0.2g,3次/d,口服。对照组配合肝炎灵2ml,肌注,1次/d。治疗组别外配合中药,基本方:柴胡10g,大黄10g,茵陈20g,半枝莲20g,白花蛇舌草30g,板蓝根15g,车前子10g,丹参30g,赤芍15g,党参15g,鸡内金15g,神曲、麦芽、谷芽各20g。腹胀纳呆加木香、砂仁;便糖加茯苓、炒白术;下肢酸软加山药、黄芪;两目干涩加旱莲草、枸杞;肝硬变明显加鳖甲、牡蛎、三七、红花。1剂/d,水煎服,连续治疗2个月。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经治疗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肝功能各项化验指标均下降至正常,为显效:临床症状好转,肝功能各项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善,为有效;经治疗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各项指标改善不明显,为无效。

      3.2结果 治疗组106例中,显效75例,有效2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5.28%;对照组53例中,显效16例,有效21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69.9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4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是临床多发病,疑难病之一,大量慢性乙肝患者及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可发展为肝硬化及肝癌,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无有效治疗办法,干扰素治疗的有效率低,且仅能抑制病毒复制,故极易复发。

      笔者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认识到,肝病的病机主要是湿热疫毒侵蚀,肝脾受损,气血阴阳失调所致,即所谓毒瘀互结、正虚邪盛。治疗当解毒化瘀以治标,扶正增强免疫功能以治本。自拟方中以柴胡升举阳气,条达气机;以大黄凉血解毒,泻浊通腑。一升一降,相反相成。板蓝根、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茵陈、车前子清解湿热疫毒;丹参、赤芍化瘀通络。诸药与大黄配合,则使湿热疫毒从下而解。党参、鸡内金、焦三仙补脾健胃,以固后天之本,使邪去而不伤正,正气充则足以抗邪。

      在治疗过程中,部分病人服药初期转氨酶下降不明显,少数病例甚至有上升趋势。笔者体会,这正是人体正邪相争的体现,是人体细胞免疫得以激活的佳象,继续服药待正胜邪却,症状体征自能逐步好转,各项指标亦可渐趋正常。

      本观察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肝明显优于西医常规疗法,可以看出中医理法方药在治疗乙肝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探索,使之系统化。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