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中西结合 > 正文
  • 梗夏苓朴汤配合西药治疗胆汁返流胃炎34例

  • 来源:现代中医药 作者: 时间:2008-05-29 07:55:31
  • 核心提示: 所选68例均为我科2003年1月~2007年lO月就诊的门诊患者,均在治疗前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7例,年龄最小的23岁,最大的66岁,平均年龄44岁;病程1年以内者5例,1~5年者23例,5

     

    所选68例均为我科20031月~2007lO月就诊的门诊患者,均在治疗前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7例,年龄最小的23岁,最大的66岁,平均年龄44岁;病程1年以内者5例,15年者23例,510年者6例;治疗时间最长者130 d,最短者42 d,平均治疗86 d。对照组34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8例;年龄最小者22岁,最大者67岁,平均年龄45岁;病程1年以内者6例,15年者22例,510年者6例;治疗时间最长为108 d,最短为40 d。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诸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诊断标准

    2.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内科学》标准执行

    2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实用内科学》规定的诊断标准执行。

    2.2          3治疗方法

    治疗组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为治疗原则,拟定梗夏苓朴汤:苏梗12 g,法半夏12 g,茯苓15 g,厚朴12 g,佛手12 g,香橼皮10 g,制香附10 g,大腹皮10 g,柴胡lO g,枳壳10 g,炙甘草5 g。加减:兼见脾虚者加党参15 g,白术10 g;胃寒者加吴茱萸6 g,炮姜10 g;胃气上逆者加代赭石20 g,旋覆花10 g;瘀血阻滞者加蒲黄10 g,五灵脂10 g,三七粉(冲服)5 g,元胡12 g;吐酸水者加煅乌贼骨15 g,瓦楞子15 g1服药期间患者应禁烟酒、辛辣、刺激、冷硬食物,避免精神刺激。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同时服用西药奥美拉唑肠溶片(北京太洋药业有限公司提供,20 mg/片,批号20020901)20 mg/次,2次/d;多潘立酮(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提供,10 mg/片,批号020806291)10 mg/次,3 7欠/d;胶体果胶铋胶囊(山西安特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50 mg/片,批号20030103)150mg,3/d;共服用30 d

    4疗效标准

    参考《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2003年重庆会议)。显效:临床主要症状明显消失,次症基本消失,胃镜检查胃粘膜炎症基本消失,胆汁返流消失;有效:临床主要症状明显减轻,胃镜检查胃粘膜炎症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胆汁返流改善;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之病例而未恶化者。

    5治疗结果

        胃镜检查胆汁返流及胃粘膜改变方面,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J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6典型病例

        李某,女,32岁,工人,20053月就诊。患者诉胃脘部烧心隐痛半年,加重伴恶心、吐苦水1 w

      患者平素性情内向,半年前因与家人争吵后诱发此病,自觉胃脘部烧灼不适,时伴有隐痛,加之进食不慎,病情日渐加剧。曾多处求医诊治,疗效不佳。近一周来伴发恶心,呕吐黄色苦水,纳差。后来我院就诊,经检查胃镜示:胃粘膜炎性病变,胆汁返流。观其舌边红,苔薄腻,脉弦。考虑为中医之呕吐,证为肝气犯胃。治疗上予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为法,方用自拟梗夏苓朴汤加味,药物应用苏梗、法半夏、茯苓、厚朴、佛手各12 g,香橼皮、制香附、大腹皮、柴胡、枳壳各10 g,代赭石(先煎)20 g,旋覆花(布包煎)10 g,竹茹10g,生草5 gl剂/d,清水煎,早晚分服,二周后呕吐已止,上方去竹茹代赭石旋覆花,加元胡12 g,砂仁6 g,再服二周,并治疗中一直配合服用西药奥美拉唑片,20 mg2次/d,多潘立酮片,10rag,3次/d,胶体果胶铋,150 mg3次/d,共用30d。一月后患者自觉症状完全消除,食纳如常,精力充沛,可以正常工作,并复查胃镜示:胃粘膜正常,未见胆汁返流。随访一年,未再复发。

    7讨论

        胆汁返流性胃炎是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十二指肠内容物(包括胆汁、肠液、胰液等)反流人胃:与胃粘膜接触,使胃粘膜遭受侵蚀,而产生糜烂、炎症和出血改变的病变,其约占胃炎的244%。临床大多表现为恶心呕吐,胃脘部烧心隐痛,泛酸或吐苦水等,属于祖国医学的呕吐胃脘痛嘈杂吐酸呃逆等范畴。其病变部位主要在胃,但病因病机与肝胆关系密切。其病理变化为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气机阻滞,不通则痛,肝失疏泄,胃失和降而出现呕吐、泛酸。中医认为:脾胃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主健运,以升为用;胃主受纳,以降为顺。肝属风木之脏,性宜升发冲和,胆为中精之腑,性宜通泄降下,肝胆表里相合,同主疏泄,肝升胆降,才能运脾和胃。若胃失和降,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胆失条达,以至当升者不升,当降者不降,升降失常,胆经虚火上冲,胃气上逆,以致形成本病。基于上述认识,我们通过调和气机,复其升降之序,从而使脏腑升降功能恢复正常,因而采用疏肝和胃之法,以达到“治肝可以安胃”之目的。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研究日益增多,且能清除HP,抑酸,保护胃粘膜,促进胃粘膜修复及调整平滑肌的功能。自拟方中苏梗、半夏和胃降逆;柴胡、香附疏肝解郁,升发清阳;佛手、香橼理气宽胸,枳壳、厚朴、大腹皮下气消胀,茯苓、甘草,健脾和胃,全方共奏疏肝解郁,和胃降逆,理气顺肠之功效。配合服用西药奥美拉唑,抑制胃酸分泌,多潘立酮,促进胃动力,胶体果胶铋,保护胃粘膜,进而促进损伤粘膜的修复及改善胃肠功能,使其功能尽早得以恢复,从而使胆汁不能返流,临床症状消除或缓解,进而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