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应用益肾十七味丸治疗慢性附睾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l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资料共324.例,均系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门诊病人。年龄最小者7岁,最大者87岁,7-19岁者38例,20~29岁者115例,30~39岁者89例,40-49例者41例,50一59岁者34例,60岁以上者7例。
1.2诊断标准:①症状:自觉下腹部不适,腰痛,阴囊不适,坠胀。②体征:可触及患侧附睾肿大,变硬形成一肿物,有轻度压痛,下腹部腰部放射痛,附睾与睾丸界限清楚,同时可有精索及输精管增粗。③阴囊彩超:可见慢性炎症改变。
2治疗方法
益肾十七味丸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临床痊愈:下腹部不适、腰痛、阴囊不适、坠胀症状消失。好转:上述症状减轻。无效:诸症无变化。
3.2治疗结果:本资料324例患者服用益肾十七味丸治疗后,治愈298例,占91.98%;好转23例,占7.09%;无效3例.占0.93%。平均服药周期3~5周。4病案举例
柴某某,男,32岁,农民。
5讨论
5.1慢性附睾炎属于蒙医“协日乌素”病范畴,相似于中医的湿症,“协日乌素”病是以出汗,乏力,皮疹,局部水肿,运动障碍为主,附睾炎的患侧下腹部、腹股沟区放射痛,阴囊肿大,皮肤变红,如形成脓肿有波动感等。蒙医认为寒湿环境,过度劳累,无节制的性生活,引起体内赫依,巴达干三根平衡失调,影响精华和糟粕的正常分解(正常新陈代谢)而产生恶血,希拉热,它与协日乌素在赫依的作用下于阴囊处瘀结而形成此病。所以,本病的病因主要是血,希拉,气,协日乌素。治疗要用益肾十七味丸。本方应用草乌温阳散寒,菖蒲开窍化湿,茜草、枇杷叶、紫草茸清热,红花活血,全方共奏散寒止痛,活血解毒之效,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5.2因慢性附睾炎的病理改变,瘢痕往往阻碍抗生素进入附睾组织,治疗上单纯用抗生素效果不好,形成弥漫性纤维化时需行附睾切除术,而应用益肾十七味丸治疗后疗效满意,部分病人可免除手术。
5.3本资料324例患者,以年龄段分析,20~40岁共204例,提示中青年多发,中青年健康人群应加强性生活保健。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