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发病。2005--2007年,笔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合用参附龙牡汤加味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4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5—2007年在本院住院的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90例,均符合肺心病诊断标准,排除冠心病、风心病、原发性扩张性心肌病、缩窄性心包炎等疾病所导致的心力衰竭。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54~74岁,平均62岁;心功能III级30例,Ⅳ级18例。对照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54~75岁,平均64岁;心功能III级29例,Ⅳ{爱13例。2组均有慢性咳喘反复发作史10~20年,确诊慢性肺心病3~10年。2组上述资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11-2诊断标准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参照1997年全国第二次肺心病会议制定。慢性肺心病心功能不全的程度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姒)分级标准。中医辨证诊断标准参照《中医临床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阳虚水泛型主要表现:心悸,咳喘,咳痰清稀,胸腹胀满有水,脘痞,纳差,面浮,下肢肿,甚则一身悉肿,尿少,阳触瘀则面唇青紫,苔白滑,舌胖质黯,脉沉细。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即抗感染、吸氧、利尿、强心、蜡扩张剂等治疗,根据病情变化即时调整治疗方案。
治疗组除上述治疗外,加用参附龙牡汤加味:红参
1.4观察指标
①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②血液流变学指标;③血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02)、氧分压(Pa0)。1.5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临床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显效:治疗后心悸、气喘、咳痰、水肿、双肺罗音基本消失,心功能提高2级,神清,生活能自理,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至发病前情况;有效:各项症状部分减轻,水肿减轻,肺部罗音减少,心功能提高1级,神清,实验室检查指标改善;无效: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心功能无改善。
中医心悸、咳、痰、喘、肿症状疗效依据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参照《新药(中药)治疗老年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附件“中医症状计分法”拟定。临床控制:治疗后症状消失;显效:治疗后症状积分值下降≥2/3;有效:治疗后症状积分值下降≥ l/3,<2/3;无效:治疗后症状积分值下降<1/3,或症状无改变。
1.6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x±s表示,采用RYdYt分析和t检验。
2结果
2.3临床疗效
治疗组48例,显效25例(52.08%),有效18例(37.50%),无效5例(10.04%),总有效43例(89.58%);对照组42例,显效16例(38.10%),有效17例(40.48%),无效9(21.43%)例,总有效33例(78.57%)。2组比较,P(O.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3讨论
肺心病心力衰竭属中医学“肺胀”、“心悸”、“喘证”、“水肿”等范畴。本病多由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发展而至。病位在肺,涉及心、脾、。肾诸脏。其发展过程多为肺气虚肺脾两虚一肺脾肾俱虚心肾阳虚。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心、脾、肾阳虚,标实为瘀血、痰饮。该病久治不愈,而至肺、脾、肾、心各脏虚损同甚,瘀血、痰浊、水饮内生加重,内生诸邪增多,又进一步损伤阳气,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肺心病的治疗应当注重益气温阳、活血化瘀、清利水道三法的综合运用,其中益气温阳应当贯穿于疾病治疗的全程。
参附龙牡汤出自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原本是回阳固脱的经典方剂,在此方的基础上加味后具有益气温阳、活血利水的功效,对肺心病阳虚水泛证有很好治疗作用。方中红参、黄芪补益元气;熟附子温肾阳;桂枝温心阳、通血脉;煅龙骨、煅牡蛎敛阳气;茯苓、白术、生姜健脾利水;赤芍、地龙、红花活血化瘀:紫苏子、橘红降气化痰。现代药理研究调参、附子均有明显强心作用,并能改善外周和肺动脉血桂枝具有利尿强心、止咳祛痰作用:黄芪可增强心肌收保护心血管系统,降低血小板黏附力,减少血栓形成,还具缺氧作用;赤芍、地龙等具有扩张血管、抗凝、抑制血小集、增加纤维蛋白原溶解度、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栓增强心肌收缩力、抗心肌缺氧、改善微循环等作用。诸合,对肺心病心力衰竭有较好的疗效。本观察结果表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合用参附龙牡汤加味方对肺心病心大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耐受力、抗血小板聚集、增加纤维蛋白原溶解度、降低稠度等多途径、多靶点的综合作用有关。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