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核心提示: 脑梗死为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重大疾病。随着急救技术的进步,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逐年增多,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极大负担。我院2000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l 资料与
脑梗死为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重大疾病。随着急救技术的进步,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逐年增多,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极大负担。我院2000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l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0年5月-2005年4月我院住院 患者70例,发病2h至5d,诊断均符合文献标准,并经CT确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56.87岁,平均71岁;伴高血压者16例,糖尿病者13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者11例,均为首次发病。除外既往有运动功能障碍,合并有严重冠心病、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精神病伴失认证、失用证、失语证及智能障碍者。病情程度参照文献[2],轻度10例,中度22例,重度8例。中医辨证参照1993年卫生部发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标准。对照组30例,其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病情程度与治疗组相似(P> o.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肠溶阿斯匹林75mg,每日1次;低分子肝素钙4100u,皮下注射,每日1次,用5-7d;尼莫地平20mg,每日3次;小牛血白蛋白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每日1次;20%甘露醇125ml静滴,每日1—4次,一般用3-5d(用法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梗死面积而定);络达嗪100ml静滴,每日2次;控制血压、血糖;对症支持;早期心理康复;运动康复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40一100g,党参20—40g,当归尾、川芎、桃仁、赤芍、丹参、红花各15g,干地龙18g,川牛膝、生大黄各lOg,水蛭5g(阴虚明显者党参易北沙参,酌加生地等;肥胖、痰湿重者加石菖蒲、葛根、茯苓、法半夏等;痰热重者加桑白皮、全瓜蒌、胆南星等),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m1分3次温服。意识不清或吞咽困难者给予鼻饲。同时予以针灸治疗:取穴(病侧手足阳明经穴为主)上肢为肩脶、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有阳陵泉、足三里、上巨虚、悬钟、解溪(肌张力高者酌加阴经穴位三阴交等),头部取病侧运动区,面瘫者 取病侧太阳、牵正、颊车、地仓、迎香、人中。手法取虚证补法,实证泻法,均得气后连接电针治疗仪(汕头市医用设备厂生产6805一AII型),选择连续模式,1.44Hz强度以患者能承受为宜,每次30min,每日1次。患侧皮温低者结合温针灸。两组均治疗4周统计疗效。 1.3 疗效标准 依照文献拟订。基本痊愈: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21分以上。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8—20分。无效:神经功能缺损程署度评分无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x2检验及检验。
2 结 果
治疗组40例,基本痊愈11例(27.50%),显著进步20例署(50.00%),进步8例(20.00%),无效l例(2.5%),总有效率署97.50%;对照组30例,基本痊愈6例(20.00%),显著进步11置例(36.67%),进步6例(20.00%),无效7例(23.33%),总有署效率7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脑梗死属于中医学“中风病”范畴,多属中经络。该病多发 于老年人,主因年老体衰,气血亏虚,肝肾不足,阳亢化风,气 血逆乱,瘀血阻滞,经络痹阻而致。现代医学认为,脑梗死的主要发病机理为动脉粥样硬化,血黏度增高,血流缓慢,血管腔变窄或闭塞,脑血栓形成,致使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充血水肿、变性坏死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主要为降低血液黏稠度、溶栓、扩张血管、促进和改善脑部血循环等。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方中重用黄芪、党参益气,推动血行,配伍当归尾、川芎、桃仁、赤芍、丹参、红花等药,更助其活血化瘀之功;地龙、水蛭为虫类药,专具破血搜风、通经活络,改善经络痹阻;川牛膝、生大黄引血下行,通腑泻浊。药理研究证实,黄芪具有改善血液流变性和降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作用,并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清除自由基及提高超氧化物岐化酶和过氧化酶活性,从而减轻脑缺血的损害作用;丹参、川芎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大黄具有广谱抗菌消炎、利水消肿、降颅内高压、防止消化道出血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作用。诸药合用,既可改善脑血液循环,保护脑细胞,提高大脑耐缺氧能力,又可防止和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的修复。从而提高脑
梗死的治疗效果,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生存质量。
风病多犯阳经,故针刺处方以阳经俞穴为主。“治瘘独取阳明”,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明经气血通畅,正气得以扶助,使机体功能得以逐渐恢复。根据上下经脉循行路线的不
同,分取手足阳经穴位,调和经脉,疏通气血;头针近取以调局部经气。远近结合,共奏醒脑息风开窍、通经活洛、平衡阴阳,促进患侧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的康复。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