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中西结合 > 正文
  •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优势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 核心提示:阮绍萍 杨秀清 王红娟(1.陕西中医院2004级研究生,陕西成阳712046;2.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脑病科,陕西成阳712000) 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世界范围内平均发病率为(140-2oo)/l0万,患病率为(50
    阮绍萍 杨秀清 王红娟 (1.陕西中医院2004级研究生,陕西成阳712046;2.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脑病科,陕西成阳712000) 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世界范围内平均发病率为(140-2oo)/l0万,患病率为(500—740)/10万,死亡率为(50-100)/lO万,是目前人类疾病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存活者中50%~70%病人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据国家卫生部统计我国发病率约为(100一300)/l0万,仅1997年我国因脑血管病死亡者居首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缺血性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病发病率的80%左右,其死亡率高达15%-25%,因此防治缺血性中风的研究已成为社会和医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缺血性中风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病种,病因病机复杂,因其为多因素致病,对缺血性中风的治疗必须采取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救治措施,才能取得最大疗效。现将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优势分述如下: l突出个体化治疗 缺血性中风病因病机复杂,病情变化多端,按病程发展主要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在相同的临床分期中,治疗原则基本相同,然而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舌脉,辨为中医的某一证型选方用药,辨证用药既针对不同病人的证候特点,又兼顾解决病机中的共同问题。我们对1997~2001年5年间收住的1037例缺血中风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辩证以肝阳上亢、风痰瘀阻、气虚血瘀为多,恢复期各种证型均可见到,以瘀阻脑络、气虚血瘀、阴虚风动、痰浊瘀血为主。有关课题研究表明:在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关键的致病因素不同,存在着证候动态演化规律,痰瘀两种证候几乎贯穿整个病程,始终占有很高的比例,成为中风发病的 主线;风证患者在患病3d以内的患者中占62.19%,。 4—7d也占48.95%,但7d后便逐渐减少,说明急性 期风证病人占较大比例。火热证在发病3天以内的患者占42.76%,但4~7d上升到58.74%,7d后逐渐减少,说明在发病l周内有病邪化火的趋势。而气虚及阴虚阳亢的证候从总体上说,有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的发展而逐渐增加的趋势。由此可见,在中风发展的不同时期,其证候类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据其病理机制的不同而发生着动态变化,这就提示我们在分期施治的同时还应根据证候动态演化规律辩证论治,体现因时、因人制宜的原则,突出个体化治疗。 2不受治疗时间窗的限制 溶栓治疗多适用于缺血性中风发病3~6h(治疗时间窗)内的超急性期患者,抗凝治疗虽不受严格“时间窗”的限制,但目前都接受72h内抗凝的观点,而临床上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此时西医常规治疗配合醒脑开窍、熄风化痰通络等法仍可有效缓解症状,促进恢复。 3综合治疗,疗效肯定 3.1急性期(发病14d以内) 我们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应用清开灵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适于神识昏蒙者)或丹参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适于神志清楚者)静脉点滴;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辨证分为风痰瘀阻、肝阳上亢、气虚血瘀、阴虚风动等证型,而相应选用化痰通络汤、天麻钩藤饮、地黄饮子、补阳还五汤等加减给予中药汤剂口服,对于痰涎壅盛者可加服鲜竹沥。对于痰热腑实者选用大黄鲜竹沥灌肠,并且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及胞二磷胆碱、脑复康等神经营养剂治疗。我们对急性期缺血性中风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据统计2001年我院收治缺血性中风病人数占人院总人数为251.69/万,治愈好转率为98.34%。刘桂双、丁晶等将12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对照组58例,对照组予改善脑循环代谢、抗凝、降纤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热豁痰,逐瘀通络中药,疗程为2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1.9%,对照组70.7%,因而得出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比单纯西医疗效显著。 3.2恢复期(发病2周一6个月)和后遗症期(6个月以后)此期患者病情已趋向稳定,患者可能遗留有不同程度偏瘫、口角歪斜、偏身麻木及语言不利等症状,我们采取降压、降糖、抗血小板聚集、营养脑神经细胞等措施,进行被动肢体功能活动、瘫痪肢体放置功能位,同时鼓励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此期以气虚血瘀及瘀阻脑络型多见,治以益气活血,醒脑通络为法,选用丹参注射液或血塞通注射液等中药针剂及胞二磷胆碱、脑复康或神经节苷酯等静脉滴注,口服 中药汤剂或中成药,辅以针灸及中药熏洗患肢等外治法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综合治疗方法的广泛应用,具有较满意的疗效。 4副作用少 缺少性脑血管病急性期西医主要给予溶栓、扩容、降低血粘度、扩张血管、改善脑循环、保护损伤的神经细胞、促进其代谢修复的治疗。溶栓、抗凝治疗有增加出血的危险性及可能加重再灌注时细胞兴奋性毒性对神经细胞的损伤;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预防性治疗中作用比较明显,但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副作用;应用脑血管扩张剂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有出现“脑内盗血”的可能,一般认为脑梗塞发病12h以内,在尚未了现过度灌注症状以前应用有益。由此可见,单纯西医的治疗措施副作用较大,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而现代药理研究,活血化瘀药物可改善缺血性中风患者具有的浓、粘、凝、聚的异常血液流变学特征,芳香开窍药物可促进神经细胞的代谢及脑细胞的氧化还原,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故中西药合用不仅可发挥协同治疗作用,并且可减少西药用量及其副作用。 5符合中国国情 我国同时存在着两种不同理论体系和方法的中、西医药学,中医理论源远流长,标本兼治,西医治疗目标明确,起效快,两者结合相互取长补短,治疗缺血性中风有良好疗效,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目前国内外对缺血性中风尚无根本的解决方法,积极探索中西医治疗方法,为优化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以充分发挥中西医治疗优势,降低缺血性中风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