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50例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核心提示: 梁景义 蒙晓霞(陕西省汉中市中医院骨伤科,陕西汉中723000)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平均寿命的延长,对痛风病的诊断率的提高,痛风的患者逐年增多。痛风病未损害肾脏者,经过有效防治,预后均良好。如防治不当,
梁景义 蒙晓霞
(陕西省汉中市中医院骨伤科,陕西汉中723000)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平均寿命的延长,对痛风病的诊断率的提高,痛风的患者逐年增多。痛风病未损害肾脏者,经过有效防治,预后均良好。如防治不当,不但急性发作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而且容易变成慢性或可导致关节变形。形成痛风结石,或肾结石。更甚者会引起肾脏损害的严重后果。因此,预防痛风病的发生,减少痛风病的复发,迅速治疗急性期痛风和加强慢性期治疗,预防痛风的肾脏损害,显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在临床上,对急性痛风发病者,运用辨证施治,配合西药、外用中草药,对慢性期痛风采取中医辨证施治,治疗50例痛风性关节炎。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l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50例病人中,男47人,女3人。干部36人,工人12人,个体老板2人。年龄最大的83岁,最小的26岁。30岁至60岁之间发病者43人.其它年龄者7人。发病部位:左趾关节23人,右跖趾关节20人,其它部位发病者7人,2处同时发病者7人,反复发作病人41人,初发病者9人,未作化验仅见跖趾关节突然红肿者9人,病变部位固定发病者46人,病变部位不固定发病者4人。
1.2诊断标准根据病变部位及临床表现,夜间突然发病,饮酒或过食动物内脏等含胆固醇极高的食物,结合血尿酸化验结果,50例病人均符合此诊断。
2治疗方法
2.1中药内服基本组方:初期:金银花、连翘、蒲公英、萆解、薏苡仁、车前子、土茯苓、威灵仙、稀莶草、地龙、秦艽、金钱草。加减:疼痛甚者加元胡、木香、甲珠;大便秘结者加玄明粉、大黄或酒大黄;灼热明显者加生石膏、杏仁、黄芩。
后期: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威灵仙、桂枝、防己、木瓜、肾虚腰痛者加熟地、山药、山萸肉、杜仲、怀牛膝。泌尿系结石者加: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石菖蒲、木通、滑石等。
2.2西药内服(自拟)强筋松0.4g,3次/d,双氯灭通50rag,3次/d,小苏打片1.Og,3次/d,维生素C0.3g,3次/d,维生素B~20mg,3次/d,服药期间多喝水。
2.3外治法(自制)如意金黄散为主方,配合黄连粉、青黛、冰片、紫金锭、鸡蛋清、加适量医用凡士林。调成糊状,每日1~2次外用。
3疗效标准及结果
3.1治疗标准(自拟) 治愈:症状消失,局部红仲消退,行走自如。好转:症状好转,红肿消退,行走仍不便。无效:上述症状无改就需调整治疗方法。
3.2治疗结果经过辨证施治,西药内服,外用中草药后,50例病人治愈46人(92%),好转4人(8%)无效0人,总有效率100%。
4体会
4.1发病特点痛风性关节炎属祖国医学“痹症”的范围,从以上统计资料所见:30岁-60岁之间发病占86%,干部占72%,男性患者占94%,肥胖患者占100%,发病在跖趾关节处者占86%,单个关节发病者占92%,有家族史占40%左右。多见中年男性,肥胖、干部、酗酒、食动物内脏、家族因素、饮食过多、疲劳、关节损伤、精神紧张等为诱发因素。
4.2控制饮食含高嘌呤的饮食是痛风发病的促进因素。因此,患痛风病的病人,应避免食用高嘌呤饮食,如动物内脏(脑、肝、肾、心、肠、肚子、鸡珍、卤制品等),海味、虾、蟹、肉类等。限制饮食,降低体重,防止肥胖。酗酒是痛风病发病的主要因素,尤以暴饮啤酒引起发病更为突出。其次如吸烟、浓茶、辛辣煎炸熏烤及香燥食物,疲劳精神紧张,损伤等。应增加碱性食物,多饮水,促进尿酸排泄,均为预防痛风发生的重要措施。
4.3血尿酸高的治疗 血尿酸高是痛风病的重要标志,并非所有血尿酸高的人是痛风,而血尿酸不高的人就不是痛风。控制血尿酸升高是预防和治疗痛风的关键,中医认为:痛风病初期在关节、肢体、继则侵蚀筋骨、内伤脏腑。故初期配合降尿酸的中药如:金银花、蒲公英、草解、薏苡仁、车前子、土茯苓、稀莶草、地龙、秦艽、金钱草、元胡等,可适当控制病情发展。
4.4防止药物影响尿酸的排泄临床常见的药物 如:双氢克尿塞、利尿酸、速尿、吡嗪酰胺、阿斯匹林等,应少用或不用,以免影响尿酸的排泄。
4.5迅速治疗急性期痛风痛风急性期发病,起病急骤,大多数患者白天无任何不适,而夜间突然发病。短时间内症状发展至高峰,关节周围软组织明显红肿热痛,行走困难,甚至不能忍受被褥的覆盖。秋水仙碱等西药虽然有效,但毒副作用太大,使用受到很大的影响。中医辨证,外用中草药、口服西药等,均收效很好。
对急性期的治疗,应及早给药,把症状控制在有发病征兆时,应彻底治疗至症状完全消退,并应注意休息,合理饮食,大量饮水,消除精神紧张等。
4.6慢性期痛风治疗 主要是预防痛风引起的肾脏损害。急性期缓解后,病人无任何症状或有轻微症状,可持续很长时间不发病,少数病人仅有一次或单关节发病,但多数病人经常发病,稍有饮酒或食用膏梁厚味后就发病,长期以来,会引起肾脏损害,导致肾功能衰竭。
中医认为:痛风慢性期,主要表现为肝肾亏虚,脾失健运。故治疗应以补养肝肾,健脾除湿为主,常用方剂如:金匮肾气丸,独活寄生丸,左归丸等,并应根据具体隋况辨证施治,多食清淡饮食可达到防治痛风性关节炎的目的。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