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中西结合 > 正文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7例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 核心提示: 2004年1月~2005年12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7例,并与西医治疗进行疗效对比观察,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70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其
    2004年1月~2005年12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7例,并与西医治疗进行疗效对比观察,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70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其中男17例,女20例;年龄25~69岁,平均42.7±16.8岁;病程1~30年。对照组33例,其中男15例,女18例;年龄23~68岁,平均41.6±15.3岁;病程1.5~28年。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均符合1999年修订的罗马Ⅱ诊断标准,1年内发病次数累计≥3次,以稀烂便或黏液水样便为主,伴腹痛或腹泻,便后腹痛缓解或减轻,并做大便常规、血生化及肠镜检查等,均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中药以仙桔汤加减。处方:仙鹤草、败酱草各30g,炒白术、茯苓各18g,桔梗、乌梅、炒白芍、苦参、炒薏苡仁、焦三仙、鸡内金、陈皮各15g,炒木香、甘草、槟榔、厚朴、炒扁豆、炒山药各10g,黄连8g。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西药:硝苯地平片,每次10rag,每天3次;谷维素片,每次20mg,每天3次;维生素B1片,每次20mg,每天3次,均口服。 对照组:除口服治疗组西药外,另口服洛哌丁胺(易蒙停,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次2mg,每天3次。 两组均以6周为1个疗程,完成1个疗程停药,观察6个月后统计疗效。 观察指标;在治疗前后将主要症状(腹痛、腹胀、腹泻)分为无症状、轻、中、重4级,无症状为0级(O分),轻度为I级(1分),中度为Ⅱ级(2分), 治疗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拟定。痊愈:腹痛、腹胀等症状消失,每天大便l~2次,成形,无黏液,症状积分为O分,并稳定半年以上;显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或基本消失,治疗后比治疗前积分降低2/3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改善,治疗后比治疗前积分低1/3以上;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元改善。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l。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рO.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治疗开始后的前11天内治疗组有3例、对照组有4例出现轻微的头晕、面红等反应,后上述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 讨论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属中医“泄泻”、“腹痛”范畴,主要因情志失调,致肝郁脾虚,肠道气机不利,传导失司而痛泻发作。另外,饮食、劳倦、寒热等因素均可诱发和加重本病的发生。现代医学认为该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主要是胃肠动力学异常和内脏感觉异常,而精神心理因素、肠道感染和饮食等与发病有密切的联系。仙桔汤是名老中医朱良春先生所创之治疗慢性痢疾及结肠炎的新方,有疏肝和营、升清降浊、消补兼备的功效。笔者在原方的基 础上去白槿花,改乌梅炭为乌梅,加强了酸涩收敛的作用;另加苦参、黄连、败酱草清热燥湿、消炎止痛,炒薏仁、炒扁豆、炒山药、炒白术、茯苓健脾燥湿和中,陈皮和中化湿、理气醒脾,厚朴行气、燥湿、化积,焦三仙、鸡内金消食化积。诸药合用,泻肝补脾、祛湿解毒、调和气机、消导化滞、涩肠止泻,故治痛泻应手而愈。现代药理学研究也显示以上诸药对胃肠动力和内脏感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可抗菌解热止痛。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疗效肯定,较单纯西医治疗临床疗效显著(P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