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核心提示: 董晓斐 罗银河l 资料 患者,女性,3岁,因发热3d于2005年5月17日入院。患儿于5月14日中午无明显诱因发热,T39~C,在个体诊所予以青霉素,次日出现荨麻疹样皮疹。5月16日热退,皮疹消失。5月17日高热又起,并出现颈部淋巴
董晓斐 罗银河
l 资料
患者,女性,3岁,因发热3d于2005年5月17日入院。患儿于5月14日中午无明显诱因发热,T39~C,在个体诊所予以青霉素,次日出现荨麻疹样皮疹。5月16日热退,皮疹消失。5月17日高热又起,并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遂转我院诊治。查:T40.5℃,P 156次/min,R 42次/min,体重14.5kg;急性热性病容。巩膜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口唇红燥,舌红干,苔黄薄而干;咽部弥漫性充血,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无口罗音;心音有力,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胀,肝肋下3cm,脾肋下4cm;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血WBC60.58×109/L,中性粒0.034,淋巴0.855,单核0.074,嗜酸0.001,嗜碱O.036,Hbl07g/L,红细胞比积33.64%,血小板33×109/L;血清铁98.85mmol/L(正常9.00~32.00),血清铁蛋白1500ng/Illl(23.9。336.2);凝血酶原时间28s(10—14s);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66.3s(23~35s);FIBl05mg/dL(170~450);肝功能:总胆红素36.02t.Lmol/L(3.40—18.80),直接胆红素20.601~mol/L(0—7),总蛋白48.80g/L,白蛋白27.20g/L,谷丙转氨酶282u/L(0~40),谷草转氨酸171u/L(0~50),_y一谷氨酰转肽酶484u/L(0~40);乳酸脱氢酶6391u/L(8—450),
肌酸激酶同工酶42.70u/L(0—25);羟丁酸脱氢酶2261u/L(72~182);甘油三酯6.77mmol/L(0.40—1.80),高密度脂蛋白0.27mmol/L(0.36—2.03);C反应蛋白14.30mg/L(0~8);EB病毒抗体IgM:阴性,支原体IgM阴性、IgG阴性;血培养:巨大芽孢杆菌;3P实验阴性,FDP阳性;D一二聚体阳性;骨髓片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瘤待排;B超示肝脾肿大,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腹腔积液,胆囊壁水肿;胸片示双肺纹理
增粗、紊乱,未见明显斑片状影。西医诊断为:(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败血症;(3)淋巴瘤待排;(4)噬血细胞综合征待排;(5)支原体肺炎;(6)多器官功能损害;(7)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予以氧哌嗪、凯福隆抗感染,新鲜冰冻血浆、肝素、氨肽素、白蛋白、贝科能、甲基强的松龙、仪一干扰素、聚安洛韦等药物治疗。中医辨证:温病,热燔营血。予以清瘟败毒饮合犀角地黄汤加减。5d后热退,T38.5℃,全身淋巴结缩小,食欲减退,面色略白,舌质略淡,少许白苔,大便稀,呈棕黑色,有霉菌;潜血阳性;复查上述化验异常均有所好转,再次骨髓穿刺见增生活跃,粒系27%,红系19%,淋巴32%,巨核多见,可见组织细胞吞噬红细胞、血小板及粒细胞。确定诊断为噬血细胞综合征并消化道出血。停用抗生素,予以输注血小板及支持疗法;中医辨证为便血,气不摄血,予以归脾汤合黄土汤。5d后大便潜血消失,患儿一般情况好,停用西药,以启脾丸为主调理善后。
2 讨论
噬血细胞综合征是一种巨噬细胞增生性疾病,代表一组病原不同的疾病,在日本和亚洲国家发病率较高。本病来势凶险,东方患者的死亡率约为45%。该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后者多继发于感染和非感染性因素。本例系巨大芽孢杆菌感染所诱发,具有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发热、肝脾肿大、血细胞减少和脂类代谢异常和肝功能异常,但发病初期骨髓穿刺未见噬血细胞,故未能明确诊断。本病的西医治疗包括:(1)病因治疗如抗感染。(2)由于骨髓中噬血细胞出现较晚,大多在发病1周后才出现,所以一旦怀疑本病,一定要早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免疫调节剂,这是决定治疗成败的关键。1994年国际组织细胞协会提出了旨在提高患儿生存率的HLH 94方案,该方案由化疗和免疫疗法组成(足叶乙苷+糖皮质激素+环胞霉素A),加用氨甲喋呤(MTX)鞘内注射,颅脑放疗可使患儿神经系统症状获得完全缓解。尚有较多文献报道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和环胞霉素A治疗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有效,其中糖皮质激素多用甲基强的松龙。EB病毒导致的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是应用细胞毒化疗的指征。(3)防治各种并发症:如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肝功能损伤等,主要以输血和血小板为主。中医学认为,本病乃温病,系病邪入里化热,临床当以卫气营血辨证为主,起病多以气分证为主而卫分证较为轻浅,并迅速演变为气营两燔或热人营血。应着眼发热这一主要症状进行治疗。高热期正邪两盛,以清瘟败毒饮为主方,由于气营两燔多会发展为热烁营血,所以可根据病情配合犀角地黄汤凉血散血以起“截断扭转”的作用。高热期消耗正气,邪退正虚,进入低热期。此时治疗以扶正为主,须明辨气血阴阳之虚进一步予以治疗。本例虽经高热烁阴,但却以气虚为主,一则与患者体质有关,二则与大量清热泻火药及大量输血及支持疗法有关,故辨证用药以归脾汤合黄土汤以治其出血;血止后以启脾丸补气养阴善后。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