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黄疸型肝炎20例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核心提示: 笔者从2000年7月~2005年7月,用中药配合西药静脉点滴,治疗重症黄疸型肝炎20例,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患者,男14例,女6例;年龄15~70岁;其中急性肝炎10例,亚急性重型肝炎5例,瘀胆型肝炎2例,慢性肝炎重度3例,乙肝表
笔者从2000年7月~2005年7月,用中药配合西药静脉点滴,治疗重症黄疸型肝炎20例,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患者,男14例,女6例;年龄15~70岁;其中急性肝炎10例,亚急性重型肝炎5例,瘀胆型肝炎2例,慢性肝炎重度3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18例。其诊断均符合2000年第十届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会议修订的标准,血清总胆红素(TBiL)>171~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
治疗方法
中药:葫芦壳、半边莲、赤芍各50g,生大黄10~30g(以维持大便次数3~4次/日加减)。每日2剂,每剂水煎2次,分4次温服。针剂:甘利欣150mg与门冬氨酸钾镁30ml、VitC、VitB6分别加入葡萄糖250ml静脉点滴,1次/日。 观察指标:每5日观察1次患者症状、体征的变化,复查肝功能,包括TBiL、DBiL、ALT、AST。1个月后评定疗效。
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TBiL、DBiL、ALT、AST均接近正常,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有效:TBiL、DBiL、ALT、AST均明显下降,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无效:TBiL、DBiL、ALT、AST未降低或升高,临床症状、体征无缓解或加重。 经1个月治疗,显效15例(75%),有效3例(15%),无效2例(10%),总有效率90%。
体会
重度黄疸型肝炎指疾病进展中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多由病情持续进展或反复活动,肝细胞大量破坏所致。多数学者认为肝炎的病死率与胆红素浓度成正比,黄疸越高,治疗难度越大,效果越差。中医把本病归属“阳黄”、“急黄”范畴,病因病机与湿、热、瘀、毒相关。因此治疗黄疽必给予出路,不能闭门留寇,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利湿退黄为基本治则。笔者在当地民间使用重剂葫芦壳、半边莲治疗肝腹水的经验上,移花接木,治疗重度黄疸,加上重剂赤芍、大黄,让湿热从前阴而出,瘀毒从后阴而下,退黄护肝。
四味中药的重剂使用类似传统医学中治疗急重症的“大方”、“急方”,药力峻猛、分利湿热、消退黄疸、扭转病机。葫芦壳、半边莲祛湿利水、清热解毒,具有较强的利尿作用,正所谓:“见黄疸,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实践证明,以其治疗黄疸,可事半功倍,其药理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探讨。赤芍,《本草经疏》日:“主破散,主通利,专人肝家血分”,凉血活血;大黄能通腑泻火使湿热瘀毒从大便而出。研究证明,赤芍、大黄能改善肝脏的微循环,减轻肝内炎症,促进肝细胞再生,并加强胆红素的结合与排泄,减少肠道内毒素的吸收。甘利欣有较强的抗炎、抗过敏、保护肝细胞膜和溶酶体膜的作用;门冬氨酸钾镁退黄作用较好,两者对肝炎有较好的协同治疗作用。中西诸药合用治疗重症黄疸型肝炎,具有疗效好、可重复、经济方便、副作用少的特点。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