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黏膜多形红斑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核心提示: 多形红斑(erythema multiforme)过去又称多形性渗出性红斑。本病多为急性发作,为皮肤黏膜炎症性疾病,春秋季节较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其病因复杂,但多系变态反应所致。病程多在2~4周,有自限
多形红斑(erythema multiforme)过去又称多形性渗出性红斑。本病多为急性发作,为皮肤黏膜炎症性疾病,春秋季节较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其病因复杂,但多系变态反应所致。病程多在2~4周,有自限性,发病过程中可伴有程度不同的全身反应。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均为门诊患者,男性24例,女性6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0岁,其中20~30岁5例,31~45岁21例,46岁以上3例,18岁1例,以青壮年居多。临床表现:24例表现为唇红糜烂、出血,结紫黑色血痂,其次是颊、腭、舌黏膜充血,有大面积不规则表浅溃疡面,被以黄白色假膜。1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反应,发热(体温37℃~38℃),关节疼痛、头晕乏力,四肢及躯干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及典型虹膜病损,龟头糜烂。3例伴有手足皮疹。2例伴发结膜炎。
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以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为主,结合辨证论治用下述方剂加减。方药:生地12g,当归9g,赤芍9g,黄芩9g,茯苓9g,泽泻9g,茵陈蒿10g,牡丹皮9g,连翘12g,甘草3g。发热、头痛、关节痛加防风9g,荆芥9g;便秘加大黄9g(后下)。每日1剂,水煎服。
辅助治疗: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B1,用多贝尔氏液漱口。为了便于进食,饭前用0.5%~1%丁卡因或利多卡因涂抹口腔溃疡区,口腔内涂青梅散3次/日。有5例应用强的松5mg,3次/日,口服。多形红斑口腔病损常伴有继发感染,可配合抗生素治疗。
采用中药加辅助治疗25例,采用激素治疗5例。两种方法均用青梅散。
治疗结果
25例用中药方法加辅助治疗的患者,服药后3~4天症状明显好转,疼痛减轻,糜烂面缩小。轻者服5剂,重者服10多剂。一般服药7~8剂后溃疡愈合,皮疹消退。用强的松加辅助药物治疗5例,7~9天也能愈合。效果与服中药相似,30例患者均能按时复诊。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口腔黏膜病的发病原因很多,从经络脏腑分析,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肾经行于舌两侧,故与脾胃心肾等脏腑经络有密切关系。凡心胃之火上炎,脾胃湿热上蒸,或外感风热火毒,都可引起口腔黏膜病。因此,治疗应以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散风为主。本方剂中连翘、茯苓、黄芩、赤芍、牡丹皮、泽泻、茵陈蒿、大黄清热利湿、凉血解毒,能
对多种细菌、皮肤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具有消炎、解热、利尿作用。当归能滋阴养血,有治疗维生素E缺乏症的作用。防风、荆芥可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止血,增加皮肤血液循环,促进疱癣病变组织的破坏及吸收。中药治疗特点是协调和平衡机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作用于内分泌、神经、消化和循环系统,具有类似皮质激素样的免疫抑制作用,有抗菌消炎、退热、软化病理组织、增生组织液、降低机体消耗和增强活力作用。可对黏膜上皮糜烂溃疡在不同程度上抑制其损害的发展,具有改善毛细血管微循环,促进机体的修复能力。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