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研究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核心提示: 现今社会,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意识的增强,人们的脑力、体力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在临床上,以疲劳为主诉的患者日趋增多,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虽然,慢性疲劳综合征未见有近期生命危险,但其长期虚
现今社会,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意识的增强,人们的脑力、体力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在临床上,以疲劳为主诉的患者日趋增多,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虽然,慢性疲劳综合征未见有近期生命危险,但其长期虚弱性疲劳,可影响患者日常工作以及降低其生活质量。北京中医药大学王天芳教授对慢性疲劳综合征发病机理及其中医辨证论治研究进行了介绍。
现代医学认识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1988年被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正式命名,以疲劳持续或反复发作为主要特征,其病程至少半年,可伴有低热、头痛、睡眠紊乱、抑郁及健
忘等多种躯体与精神神经症状,好发于20-0岁者,以女性多见。国外的调查研
究表明,有些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发病于流感后,并发现了其伴有病毒感染的汪据,如体内查出相关病毒,出现相应抗体以及出现低热畏寒、咽痛、淋巴结肿痛、肌肉酸痛等流感样症状等。还有调查研究表明,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在发病前,较正常对照者存在显著多的负性生活事件;患者多有过敏史、遗传倾向等。因此,现代医学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病与病毒感染,心理社会因素导致的精神应激,不良的生活起居习惯如脑力及体力的超负荷运转、饮食不节制或不规律、睡眠节律紊乱等,还有体质问题等有关。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生机理可能与免疫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失调有关。
中医研究重视肝脾
目前,由于现代医学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病原因与机理尚不明确,也就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利用中医药的优势,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角度诊治慢性疲劳综合征,对于寻找有效防治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前景。王天芳根据临床所见及中医病因学理论,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病原因概括为外感时邪、七情内伤、劳累过度、饮食无常、体质孱弱等。她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应注重研究肝脾功能失调。
为何肝脾的功能失调在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这是由于中医的肝脾生理病理特点与慢性疲劳综合征关系密切,其体现在三方面。
肝脾与躯体疲劳中医的肝脾与躯体疲劳症状产生有直接联系。因为,脾为后天之本,其生理功能为主运化、升清、肌肉及四肢,与机体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传输、利用以及肌肉的形态、运动能力有关。如果各种原因导致脾失健运,就会引起气血不足,使肌肉失养或湿邪困阻。这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病人出现四肢
困倦、乏力的最主要原因。肝脏功能失调是产生疲劳的重要原因。肝主筋,若筋力不健,则运动不利,就易出现疲劳。由此可见,肝脾与肢体活动、肌肉力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肝脾与病人的脑力疲劳及情绪改变也密切相关。
肝脾在五脏中有重要地位肝脏的功能主要为主疏泄与藏血,尤其以疏泄功能为重要。肝脏的生理特性是主升发,喜调达而恶抑郁,并通过调畅周身气机,使气机的升降出人运动协调平衡,从而维持各脏腑器官功能活动的正常。肝在调畅气机的基础上,还有疏通血脉、通调水道、疏泄胆汁、助脾胃运化、协调呼吸等功能。若肝的疏泄失常,就会产生气滞、血瘀、出血、水液输布代谢失常等病理变化,所以古人有“气为百病之长”、“一有佛郁,百病丛生”之说。脾为后天之本,外感、情志或烦劳等原因,均会导致脾气虚弱,使气血化生不足,不仅四肢和肌肉得不到濡养,而且可进一步影响到精血的化生,又使肝肾功能不足加重、筋骨失养,导致疲劳的进一步加重。
肝脾与情志关系密切肝主疏泄,调节情志。目前,中医和西医的研究都表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与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导致的精神应激,即情志不畅有很大的相关性。慢性疲劳综合征病人在发病后,其常见症状,尤其是伴有慢性疾病者,多数伴有情绪异常。在实践中也可见到,如果应用肝气调畅法,不仅有利于病人情绪的改善,而且可缓解其应激反应,即提高机体对不良情绪刺激的耐受性;还能增加病人对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防止疾病的进一步演变。这正如一位中医学家所言:“一旦情志过极,虽有伤脾、伤心、伤肾等之异,但总以气机紊乱失调为主,则首先病及于肝”。在充满竞争的当今社会,脑力应用过度即思虑过甚,对于慢性疲劳综合征发生有很大的影响。而脾主思,其与记忆关系密切。因此,思虑过度可直接损伤脾气,导致脑力的衰弱,使记忆、思维发生异常。
病变涉及全身多脏腑
值得注意的是,慢性疲劳综合征还明显表现出记忆力下降、健忘、集中注意
力困难、用脑不能持久,甚至思维困难等脑力的疲劳;抑郁、急躁、焦虑、烦闷等情志改变;还有失眠、嗜睡等睡眠的紊乱。这些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异常表现,属中医狭义的神异常范畴。在中医理论中,人正常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在五脏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而心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心脾不足、肝肾亏虚是引起记忆减退、遇事善忘、不能集中注意力做事、稍用脑则感到疲劳等脑力衰弱表现的主要原因。心藏神,实邪内扰,或心神失养而神舍不宁,则会出现惊悸、眠、心中烦闷不安等。肝藏魂、主疏泄、调畅气机。肝气郁滞,情志不畅,神魂不安,则会出现精神抑郁、闷闷不乐、兴趣减少、易激惹、失眠、多梦等。中医认为,脾虚湿盛则困倦多寐;阳气虚弱,则乏力嗜卧。如果痰热内扰,或虚火妄动,心肾不交,则可导致不寐多梦等。而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伴有慢性即六个月以上的微热、头痛、咽痛、淋巴结肿痛、肌肉酸痛、游走性关节疼痛等症,多与湿热内阻、气机郁滞、虚火内扰等有关。
总之,慢性疲劳综合征主要是各种原因导致心、肝、脾、肾受累及气血阴阳
失调而造成的。临床上,以虚证及虚实夹杂证多见。虚主要是阴阳气血不足,组织器官失养,而出现体力及脑力的虚弱、疲劳;实主要是脏腑功能失调,导致外感邪气、气郁、痰湿、湿热内阻,使机体出现倦怠感及其他兼夹症。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