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中西结合 > 正文
  • 中西医结合诊治突发昏迷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 核心提示: 当病人突发昏迷时,最简易使其苏醒的办法,是用手的大拇指重压病人鼻下与上唇之间的人中穴。当然不论能否苏醒,都应该急送医院抢救。下面谈谈昏迷的诊治。昏迷主要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 一、感染性昏迷.常见的有
    当病人突发昏迷时,最简易使其苏醒的办法,是用手的大拇指重压病人鼻下与上唇之间的人中穴。当然不论能否苏醒,都应该急送医院抢救。下面谈谈昏迷的诊治。昏迷主要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 一、感染性昏迷.常见的有从下6种疾病: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炎):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多在2、3、4月间流行。起病急,有高热、头痛、呕吐、昏迷、颈项强硬、角弓反张、皮肤有紫斑点等。 治疗:西药首选青霉素或氨苄青霉素,均先做皮试阴性后。用5%葡萄糖液静脉点滴。青霉素粉剂1 60万单位,用上述液化从小壶中滴入,每6~8小时1 60万单位。氨苄青霉素每次3克.也从小壶中点滴,每8小时1次。如对上2药皮试阳性,可用红霉素0.6克溶在5%葡萄糖液500毫升中静点,每12小时1次。年过60岁者,可用氯霉素0.5克溶在5%葡萄糖液500毫升中静点,每1 2小时重复1次。 2、乙型脑炎(流炎性乙脑):由蚊虫传播乙脑病毒引起,多发生于7、8、9月间。起病急、高烧、昏迷、抽搐、喷射性呕吐,并颈项强硬、角弓反张等。 治疗:西药尚无杀病毒之特效药。中药用白虎汤加味: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甘草5克,板蓝根20克,金银花1 5克,连翘1 0克。水煎服,每日2次。水牛角粉2克(冲),紫雪丹1丸,或至宝丹1丸,用温开水化开后送服,每日2次(1 2小时1次)。 3、中毒性痢疾:高烧、恶心、呕吐、腹痛、大便呈脓血并有黏液,血压低、昏迷,多见小儿。大便检查:黏液阳性,有大量红白细胞,还可查到痢疾杆菌(或培养出)。治疗:氨苄青霉素用法同上。口服庆大霉素针剂,成人每次16万单位(2支)。儿童服1支.每8小时1次。如果氨苄皮试阳性.可用氯霉素。成人每天总量为1~1.5克,分3次溶在葡萄糖液中静点,小儿每天不超过1克。血压低而休克者,用多巴胺每1 00毫升生理盐水中加入1支(20毫克),或2支。如果用完1 00毫升液体2支多巴胺,血压回升不理想时,再用1 00毫升生理盐水加入多巴胺2支,阿拉明2支(每支1 0毫克)。直至血压回升至正常范围。 4、肺炎:发冷、发热、咳嗽、吐黄黏痰、喘息,小儿鼻翼煽动,听诊可闻水泡音(湿啰音),X线检查示肺部炎症。 治疗:青霉素或氨苄青霉素(用法同脑膜炎)。如果2药皮试过敏者,可用丁胺卡那霉素,每支0.2克,成人每次肌注1-2支,小儿每次半支,均1日2次。 5、败血症:体内先有感染灶,后细菌扩散到血液中所致。发冷、高热,一天有2~3次热度高峰。末梢血化验白细胞增高,血培养可有致病菌。做药敏试验,如对氨苄青霉素、红霉素、氯霉素敏感者,可选一种,用法同前。如对链霉素敏感,可做皮试阴性者,每次肌注0.5克,每天2次。如对妥布拉霉素敏感,可用1 20—240毫克,1天分2次肌注。 6、脑型疟疾:此病多见南方,由蚊虫传播疟原虫引起,多发生于夏秋季。先发冷寒战再高烧,如高热不退,末梢血中可验出疟原虫。 治疗:肌注奎宁0.25克(1支)。口服氯化喹啉,每片0.25克,初剂服4片,8小时后服2片,第2、3天后各服2片,3天为1疗程。 二、非感染性昏迷.常见的有9种如下: l、脑血栓:昏迷不深,半身不遂,右侧偏瘫,往往语言不清。应做脑部CT或核磁共振检查。可见到脑梗塞病灶。 治疗:用活血的中西药,如复方丹参针剂。每支2毫升,每天1次。5~1 0支放入脉通液(小分子右旋糖酐)500毫升中静滴;或用川芎嗪针剂,每支20毫升,每天1次用3~5支,也加入脉通液500毫升中静滴。或用脉乐宁针每支10毫升,每天1次,用10.20毫升加入5%葡萄糖液500毫升中静滴。其他注射药,如蛇毒(抗栓酶)、西药维脑路通等均可使用。 内服成药:消栓通络片早晚各8片。华陀再造丸或消栓再造丸,每日2次,每次1丸。维脑路通片,每片1 00毫克,日3次,每次2~3片。 2、脑出血:昏迷深而有鼾音,血压很高,也有半身不遂。做脑部CT或核磁共振检查有出血病灶。 治疗:中药用牛黄清心丸或安宫牛黄丸1丸,温开水化开送服。静脉点滴清开灵针剂,每支2毫升,可用5~1 O支放入1 0%葡萄糖液500毫升中滴注。三七粉每次2克,温开水调服,或鼻饲管中用水冲服。 西药利血平1支(1毫克)肌注降血压。止血敏针剂每支O.25克,每日3次,每次小壶内静滴2~3支。静点甘露醇250毫升,半小时内滴入,以降颅内压,每天1~2次。如果血肿大且压迫脑部组织,应做脑外科手术。 3、脑栓塞:多见风湿性心脏病,并发房颤,心瓣膜的赘生物脱落,顺着动脉血流到脑部.栓塞脑动脉而致偏瘫昏迷。做脑部CT或核磁共振确诊后,治疗同脑血栓的活血化瘀中西药。 4、蛛网膜下腔出血:血压高,头痛,呕吐,但无偏瘫。腰穿抽出脑脊液呈血样,治疗同脑出血。 5.高血压性脑病:有高血压史,突然剧烈头痛,血压很高,有晕厥或昏迷。 治疗:降血压,用利血平肌注或酚妥拉明1支(1 0毫克)加入5%葡萄糖液1 00毫升中静点。血压降至正常后,应常服降血压药,如复方降压片,每天上午服1片。 6、低血糖:由饥饿引起,头晕、乏力、出汗、手颤而昏倒或抽搐。急抽血查血糖,为低于50毫克%。 治疗:用50%葡萄糖针1 00~200毫升静脉推注,醒后进餐。 7、糖尿病酸中毒:有糖尿病史,食欲差、恶心、皮肤干燥,验尿酮体阳性。 治疗:胰岛素100单位加入10%葡萄糖液500毫升静滴。 8、肺性脑病:有长期咳喘的慢性气管炎史,有肺气肿及肺部感染,形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多见冬季发病,血中二氧化碳结合力增高。 治疗:吸氧,洛贝林6~9毫克肌注或静滴。或利他林1 O~50毫克静脉点滴,兴奋呼吸中枢。如有肺部感染可用抗生素,如红、氯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或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等.用法均详前。 9、心源性昏迷:原有心脏病或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有严重房室传导阻滞或室性心律失常引起心室颤动而抽搐、昏迷(阿一斯综合征)。治疗前者用异丙基肾上腺素0.1毫克加入5%葡萄糖液100毫升静滴。最好请心血管专科医师安装心脏起搏器。 心室颤动者,用直流电的除颤器进行除颤,先用300瓦秒。除后仍为室颤波,可加大功率,用350瓦秒。如果效果仍不好,最大可用到400瓦秒,直至心室颤动消失,恢复窦性心律。 《家庭中医药》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