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中西结合 > 正文
  • 肿瘤治疗的中西医互补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 核心提示: 肿瘤病人手术后,在进行放疗、化疗的同时,配合服用扶正的中草药,减轻副作用,提高免疫力,延长生存期。这种肿瘤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是中国医疗的一大特色,已经开展了几十年。 肿瘤之所以久攻不克,主要是种类繁多。肿瘤治疗
    肿瘤病人手术后,在进行放疗、化疗的同时,配合服用扶正的中草药,减轻副作用,提高免疫力,延长生存期。这种肿瘤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是中国医疗的一大特色,已经开展了几十年。 肿瘤之所以久攻不克,主要是种类繁多。肿瘤治疗的原则、预后和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或癌细胞的恶性度关系最为密切。西医的治疗在本质上是打击疗法,癌细胞的恶性度越高,对放疗化疗越敏感,效果也越好。但遗憾的是,常见多发的呻瘤中绝大多数的实体瘤是恶性度不高、生长缓慢的肿瘤,特别是老年人肿瘤。西医治疗这类肿瘤颇感棘手,剂量小了无济于事,剂量大了必然伤及身体。这类肿瘤其实最适合以缓攻为特点的中医治疗。 笔者不赞成所有的肿瘤病人一面放疗、化疗,一面进行扶正的中医治疗,干篇一律地进行所谓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面对种类繁多、恶性度不同的肿瘤,在治疗上必须采取分别对待的治疗原则。对于恶性度极高、西医治疗效果好的癌症,如绒毛膜上皮癌、鼻咽癌等,基本上可完全采用西医治疗;对于恶性度较高的癌症,可采用小剂量的放疗、化疗(因为大剂量也不能达到根治)辅以中医治疗;而对于大多数生长缓慢、恶性度不高的肿瘤(高分化或中分化),则应以中医治疗为主,原则上不采用放疗、化疗。治疗肿瘤,在整体上中西医正好可以互补。 在肿瘤治疗的哪些阶段,或者哪类肿瘤的治疗中更适合引入中医的治疗呢? 1.在肿瘤的怀疑期应尽早进行抗癌、防癌的中医药治疗。当病人身体出现“包块”,有些特别的症状,物理检查有阴影,化学检查某些指标高等,这时病人从就诊到确诊常常要几周或更长的时间。西医不确诊是无法安排治疗的,因此在这一阶段病人往往没有治疗,而癌细胞不会因检查而停止分裂、生长,如果最后确诊是癌症就会贻误治疗时机。 处在这一阶段的病人应该一面检查,一面进行中医药的抗癌治疗。中草药是天然药物,大都没有毒副作用。如果是癌症,中医的抗癌治疗正好对癌症产生抑制作用;如果不是癌症,这段治疗也可达到防癌的作用。只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的中医治疗不能只是单纯的扶正疗法,而是应当采用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的攻法,但笔者又反对“以毒攻毒”,使用有毒性的中药,而是应该选用那些无毒的抗癌草药。如果病人最后选择了手术,这种冶疗一直可延续到手术前,至少可减少术前、术后的癌扩散。 2.许多癌症病人在术后进行常规的放疗、化疗,是因为手术做得不彻底,或者发现淋巴结已有转移,甚至发现已有远处的转移灶。但笔者依然反对不分青红皂白地进行西医的打击疗法,而是应该根据术中的病理结果来制定治疗方案。如果癌细胞的分化度低、恶性度高,则应安排适量的放疗、化疗。如果癌细胞的分化度高、恶性度低,就不要勉强安排病人进行对其不敏感的放疗和化疗了,而是应选用中医的抗癌治疗,这种治疗应包括扶正与抗癌祛邪两方面,由于副作用小,可以长期应用,病人能与癌病进行长期的抗争,获得理想的远期效果。 3.肿瘤中大多数的癌实际上恶性度不高、生长较慢,但发病率却很高,特别是年老体弱的癌症患者。这类癌症由于对放疗化疗不敏感,西医治疗常常失败。这类癌症最适合应用以整体调整和缓攻为特点的中医药治疗。在临床上,中医成功治愈的癌症病例大多属于这种类型。现在国际上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和追逐已经成为新的热点,因此笔者建议对于这类癌症可以使用中医的攻法,要在临床和实验室大力研究,并拿出有说服力的科学依据,使之最终成为西医承认的常规治疗方案。 4.许多癌症病人在出现症状就诊时,发现癌症已处在中晚期。有的病人则在确诊时,癌症已发生了全身转移。这些病人失去了手术时机,甚至超越了放疗、化疗的适应症。对于这类病人,西医往往放弃了对他们的治疗。中医则永不言败,特别是那些正气未衰,一般体质尚可的病人,仍然应该积极地进行中医抗癌治疗。这些病人没有经历过手术、放疗、化疗的打击和干扰,采用纯中医的自然疗法,有时会出现奇效。对大多数病人来说,中医药的治疗确可使他们减轻痛苦,延长生命,带瘤长期生存。 谢文纬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