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中西结合 > 正文
  • 谈中西医结合防治禽流感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 核心提示:  人禽流行性感冒(简称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引起的人、禽、畜共患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自1878年意大利报道发生禽流感,此后世界各地不断出现禽流感散发或爆发。禽流感传染至人,首见于1981年美
      人禽流行性感冒(简称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引起的人、禽、畜共患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自1878年意大利报道发生禽流感,此后世界各地不断出现禽流感散发或爆发。禽流感传染至人,首见于1981年美国报道H7N7株引起人类结膜炎;1997年,我国香港18人发生H5N1型禽流感,其中6人死亡,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今年,东南亚及我国相继出现人禽流感病例(或疑似病例),在人群中产生极大恐惧,人们谈“禽”色变。本文拟从中西医结合方面谈谈人禽流感的防治。   一、病因病机   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属,形态呈多形性或球形,典型结构分为三层,外膜上有红细胞凝集素(H)和神经氨酰酶(N)覆盖两种突起,与病毒变异有关;中层是与宿主细胞有关的类膜层和膜蛋白;内层为分节积单股负链RNA,与病毒复制有关。依据其外膜抗原特性不同,病毒可分为16个H亚型和9个N亚型,除可感染禽类外,还可感染人和其他哺乳动物,其中以H5N1亚型对人类危害最大,称为高致病性禽流感。   引起人禽流感的主要传染源是被禽流感感染的禽类,人与人直接传染尚缺乏证据。病毒在病禽胃肠道大量复制并随粪便排出,粪便中的大量病毒污染空气,人吸入污染了的空气,或直接接触被粪便污染的物品而发病,一般有1~3天潜伏期。由于H5N1病毒是人群中新近出现的病毒,人群普遍易感,但已感染病例表明以13岁以下儿童多见。病毒入侵后,可通过病毒直接损伤和诱发机体免疫反应而引起炎症、渗出、出血等一系列病理变化,临床因病理变化轻重不同而症状不一。H9N2感染者仅有轻度上呼吸感染症状;H5N1感染症状较重,呈急性起病,早期与流行性感冒相似,如发热,体温多在39℃以上,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肌肉痠痛,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泻、稀水样便。重者迅速发展,出现肺炎、败血症、休克等多种并发症,死亡率达33%~71%。   中医学根据禽流感发病原因、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风温”、“温疫”范畴。本病多因“非其时而有其气”,复因起居不慎、饮食不节等,温热疫疠之邪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肺卫失和而见发热、恶寒、咽痛,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咳嗽等症;病由表入里,由卫分转气分,肺热壅盛,宣降失职而见高热、咳嗽、少痰难咯、胸痛、憋气喘促,或邪犯中土,胃失和降,症见恶心、呕吐、腹泻;邪气太甚或正气不足,逆传心包而见神昏、谵妄,甚则内闭外脱而见四末不温,冷汗淋漓。   二、治疗   1.一般治疗 对疑似和确诊患者进行隔离。注意休息,多饮水,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   2. 西医治疗 在发病48小时内可试用抗流感病毒药物,但疗效不肯定。实验表明,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对脑流感病毒H5N1、H9N2有抑制作用,成人150mg/日,儿童3mg/kg/日,分2次口服,连用5天;离子通道M2阻滞剂、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亦能抑制病毒复制,早期使用可阻止病情发展,改善预后,成人100~200mg/日,儿童5mg/kg/日,分2次服,连用5天,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副作用,且可出现耐药病毒株,哺乳期、新生儿和1岁以下婴儿禁用。本病因常有高热、鼻塞、咳嗽等症状,可使用解热药、止咳祛痰药等以减少患者痛苦。   3. 中医治疗 对于病毒性疾病,中医辨证论治、整体调治显示出了很好的优势,在2003年SARS防治中证明了这一点。   本病发病初起,多以疫毒袭肺,肺卫失和为主,治宜宣肺解表,清热解毒,方选银翘散加减;若肺胃同病,则加用藿朴夏苓汤,或使用《卫生部防治禽流感指南》参考方(药用桑叶、菊花、炒杏仁、黄连、连翘、知母、生石膏、藿香、佩兰、苍术、姜半夏、芦根),随症加减;亦可选用中成药抗病毒口服液、银黄颗粒、双黄连口服液等。病在气分,以疫毒壅肺,肺失宣肃为主,治宜清肺解毒,方选麻杏石甘汤或桑白皮汤加减;兼见阳气外脱,可用卫生部参考处方(炙麻黄、生石膏、炒杏仁、知母、川贝、鱼腥草、黄芩、葶苈子、虎杖、西洋参、山萸、炙甘草)。若内传心包,神机失用见高热、神昏、谵妄,则应开窍醒神,宜合用安宫牛黄丸或清开灵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若正不胜邪,出现四肢发冷,冷汗淋漓,则应回阳固脱,方选生脉散、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等。亦可选用一些对禽流感有效的单方、验方。如黄芪多糖具有抗AIH9亚型的作用,并能有效地防止本病的复发。   三、预防   我国卫生事业方针是“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中医学早在《黄帝内经》就提出了“上工治未病”。可见预防是治疗的基础,对于传染病尤是如此,具体包括如下措施。   1.加强禽类疾病和禽类接触人员监测 一旦发现禽流感疫情,应扑杀疫区禽类并进行隔离,对与病禽接触者进行隔离并严密医学观察。   2.增强抵抗力 《素问·刺法论》明言:“五疫之至……不相染者,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人禽流感发病主要以儿童为主,说明了抵抗力强弱影响了疾病的发生,因此,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有助于预防禽流感的发生。   3.注意个人卫生 不喝生水,不吃未熟的肉类及蛋类食品,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居住、工作场所空气流畅。   4.药物预防 我国古代医家就重视方药预防瘟疫,如《诸病源候论》就说“预服药物及为法术以防之(温病)”。禽流感亦可事先用药预防,对密切接触者可试用抗流感病毒西药,或使用中药,如用银花连翘、野菊花、贯众煎水代茶,或服用板兰根、抗病毒口服液;若以抵抗力下降为主者可服用玉屏风散、黄芪口服液等。亦可用艾叶、贯众等焚烧进行消毒。   总之,高致病性禽流感虽然可怕,但也是可防、可治,只要我们高度重视,积极行动,中西合璧,一定能战胜禽流感。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