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是中医现代化之路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核心提示: 1 中西医结合概述 中西医结合是一门研究中医和西医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对象内容和观察方法,进而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点,汲取两者之长,融汇贯通,创建医学理论新体系,服务于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治的整体医
1 中西医结合概述
中西医结合是一门研究中医和西医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对象内容和观察方法,进而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点,汲取两者之长,融汇贯通,创建医学理论新体系,服务于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治的整体医学。
中西医结合是针对中医的发展方向提出的。中医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劳动实践和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它是一种经验医学,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理论的核心,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生理病理基础,以辨证论治作为指导临床诊治的基本规范,其医学模式为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思维方式为形象思维,研究方法为观察法一即直接领悟、取类比象的方法。
自从19世纪西医传到中国,西医以其强大的优势,迅速被医学工作者接受。西医是一种实验医学,思维方式为逻辑思维方式,以实验研究、分析的方法研究人体解剖结构,从器官、组织、细胞、亚细胞及分子水平,说明人体结构和功能以及疾病的发生诊断、预防和治疗。因西医对疾病本质的认识更直观化,所以西医更易于为人们接受。
中西医结合是中医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表面上看,它是将两种医学模式、两种思维方式、两种经验结合在一起,实质上是将有史以来人类医学发展史上所有的医学成就融汇贯通,将中医西医所有的优点展现于世人面前,以更高更优秀的医疗手段服务于临床,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为最终目的。
2 中西医结合的现状
中西医结合已经发展了几十年,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现从以下几方面简述如下。
2.1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用现代医学的思维方式和先进方法,对中医的基础理论进行研究,用现代的生理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免疫学的知识,研究了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理论、病因病机学说,对中医理论的物质基础,进行了很多大胆的探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如对阴阳学说的研究,邝安坤望教授首创阴虚、阳虚的动物模型以及后来一些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其物质基础的研究,认为环核苷酸水平的变化与阴阳平衡有关,即cAMP值及cAMP/cGMP比例上升或下降,以及血清微量元素Cu含量、zn/Cu比值的变化,可能是阴阳偏胜的物质基础之一。肾阳虚患者存在着F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的功能紊乱。应用甲状腺素与六味地黄汤可以防治实验性耳聋很好地解释了“肾开窍于耳”的理论。”肾藏精主生殖,,的生理功能,通过观察补肾法对肾虚不孕症、闭经等疾病治疗的效果以及用药前后排卵情况与激素水平的改变,证实肾虚对生殖功能的影响。
通过对中医理论的现代化研究,使中医的理论更趋于合理化,运用先进仪器和方法对中医理论的验证,也更证明了中医基础理论的科学性。
2.2 临床研究方面临床上中西医结合更为紧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中西技术和中西药物联合使用的研究,中西结合诊疗新仪器的研究,针灸和推拿的研究,临床都在广泛开展,与之相应的是,对很多疾病的治疗,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比单纯用中医方法或单纯用西医方法效果都明显提高。
如在肿瘤的治疗方面,早期应用扶正补虚、益气活血中药可为手术创造条件、扩大手术适应证,减少手术并发症;术后用益气活血、散结解毒中药可消除残余肿瘤细胞,促进康复,有利于提高远期生存率。中期应用放化疗结合中医药疗法可降低消化道反应,保护骨髓造血功能,防止机体免疫力下降;晚期应用中医药可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生存时间。
近年来临床中医学与循证医学相结合,使中医在医疗决策的制定的疾病具体治疗措沲的选择方面,吸收了更多的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知识,使中医的辨证论治更具科学依据。
2.3 中药的现代化研究方面运用先进仪器和技术手段,对中药作用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进行研究,揭示了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不同炮制方法产生不同药理作用的原因,通过对中药现代药理研究,阐明中药进入人体后的吸收代谢过程,说明药物的作用机制,作用的靶器官和靶细胞,使中药研究更趋于现代化。
中药新药的研制,中药复方的研究,中药制剂和新剂型的研究都呈现着蓬勃向上的局面,已经生产出许多效果更好的中成药,很多更方便、实用的剂型,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毋庸质疑,中西医结合是现代中医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医只有汲取现代医学的先进成果,运用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中医,中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3 中西医结合中存在的l司越
现代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多注重用现代的医学理论阐释中医,忽视中医的继承方面的研究。中医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其理论博大精深,I临证经验丰富,组方严谨,对中医理、法、方、药的研究,是中西医结合学者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
中医临证多用复方,但复方化学成分复杂,不易确定起主要作用的成分,造成中药复方研究的难度很大,目前对中药研究多局限于单味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而这显然不符合中医的用药规律。
片面强调用微观理论解释所有的中医的理论,也是现在研究中医的一个错误认识,中医宏观的整体的辨证的观念,往往不是用简单的分子、原子及一些有形的物质所能阐释。
中西药的联合使用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在中药和西药合用的过程中,它们在人体内发挥效力时相互影响,相互间或协同、相加,或拮抗、抵消彼此原有的作用,或在药物的吸收、代谢、排泄方面相互影响。尤其是中西药的联用中药物间相互抵制、并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的问题,不仅是ll缶床医师要注意的关键,更是广大药学工作者面临的艰巨任务。
4 中西医结合的对策和前景
中西医结合是中医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医学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化的途径。现代中西医结合必须在遵循中医学本身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加强中西医结合现代化研究的工作,在深刻理解中医中药的基础上,吸纳现代先进技术,运用分子生物学等微观医学理论,完善中医理论。坚持辨证论治,并熟练掌握西医的诊疗手段,对疾病的认识,既要从微观上认清发病的物质基础,又要从宏观上把握病证的演变及预后过程。从而走出单纯用西医模式的理论研究方法或标准来解释中医的误区。
中西医结合前景广阔,未来的医学将是中西医结合医学与西医学共存的局面,纯中医如果不接纳现代医学,生存空间会很小。中西医结合医学将以它独特的优势,引领现代医学之首。让我们所有的医学工作者共同努力,共同促进这一时代的尽快到来。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