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概念总汇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核心提示: 概念是事物的本质属性,也包括事物的内涵和外延。因此任何概念的产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能动过程。就中西医结合的概念来说,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归纳起来就有原始概念、“毛氏”概念、流行概念、新概念之分。
概念是事物的本质属性,也包括事物的内涵和外延。因此任何概念的产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能动过程。就中西医结合的概念来说,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归纳起来就有原始概念、“毛氏”概念、流行概念、新概念之分。
原始概念
这是中西医结合的先驱者提出来的。对中西医结合的认识,从萌芽到现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清代末期,西医的传入对传统的中医疗法有所冲击,一些有识之士抱着良好的愿望、执着的追求,学习西医理论,进行中西医汇通。其代表人物有河北的张锡纯、四川的唐容川、上海的恽铁樵等。前者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在方药方面的成就比较高,该书在新华书店至今还可以买到。后者著《中西医汇通五种》,书中不免有牵强附会之处,但为当时的条件所限,不足为怪。《清朝续文献通考》在评介唐氏的著作时说:“近世医家,喜新者偏于西,泥古者偏于中,二者未将中外之书融会贯通,折真至当,而唐氏概之。”再后者著《群经见智录》,直斥余云岫的《灵素商兑》,第一个站出来与之论战。可以说当时的中西医汇通,就是中西医结合的原始概念。先驱之功,不论成败,均为后世所难忘。
“毛氏”概念
这是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主席提出来的。“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我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就是这一概念的高度概括。按照毛主席的原意,他是希望中医和西医工作者相互合作,中医学术与西医学术取长补短、相互配合,经过长期努力,逐步实现中西医在更高层次上的统一,形成超越现代中医与西医水平的新的医学体系。这是我国中医和西医共同肩负的涉及整个人类医学科学革命的根本战略目标。也可以说是中西医结合的高标准、严要求。毛泽东主席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所以这个概念,也称马列主义概念。
流行概念
这是上世纪60年代以后,一些学者和部门在中西医结合的实践中提出来的,而且像流行歌曲一样,唱遍大江南北。如有的把它解释为中医发展的惟一道路,有的把它解释为与中医队伍和西医队伍并存的“一支力量”,有的把它解释为与中医学术和西医学术并存的“另一门学科”,有的把它解释为既懂中医又懂西医的医学工作者,有的把它解释为临床上的中西药并用,有的把它解释为用西医方法对中医学术的解释、验证和改造……于是各种各行其是、随心所欲的机构、组织、团体、学说,都以“中西医结合”的旗帜竞相出现,在相当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对中西医结合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也给中医和中西结合事业造成某些不良的影响,其中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值得汲取。
中西医结合的新概念
这是上世纪90年代一些有“智”之士提出来的,我深表赞同。新的时期、新的实践,必然会产生新的认识、新的概念。从现实和未来考虑,这个新概念似应是:中医与西医彼此尊重、互相学习、优势互补,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标,通过实践检验,逐步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具体来讲:
1.互相尊重是基础 人是学术的载体,是学术发展最活跃的决定因素,所以中西医结合,必须以中西医工作者的团结合作为基础。而团结合作来自相互尊重,尊重对方才能实现心悦诚服的团结。中西医之间的转诊与会诊,是互相尊重的集中表现,并且有利于发挥各自的优势。
2.相互学习是动力 中西医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通过互相学习,才能取长补短。向内仔细寻找、发现自己之短,向外认真学习对方之长;或者以对方之长,反思自己之短,这样才能产生中西医结合的动力,有利于两种学术优势相加,有利于中西医学术在医疗实践中的配合。在两种学术间“二取其一”,或以西医的标准评定中医,对其验证、解释、改造,必然把中医理论搞得支离破碎,使中西医结合走向歧途。
3.提高疗效是目标 提高防病治病的质量,是医学研究的根本出发点。中西医结合必须从临床入手,以提高疗效为目标,一个病一个病地研究中西医结合点。临床疗效是通过诊断治疗才能实现的。中西医结合,两者优势相加,可以使诊断和治疗相对完善。目前按结合的经验和过程,可分为西医检查与中医治疗相结合、中医中药与西医西药联合应用、西医手术配合服用中药三种主要形式:
①西医检查与中医治疗相结合:这是当前中西医结合的基本形式,又叫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西医检查客观、精细、准确,强于辨病;中医治疗注重整体、内因、调理,强于辨证。对于众多非手术治疗的疾病,中西医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既有利于提高疗效,又有利于总结经验。
②中医中药与西医西药联合应用:许多疾病单用中药或西药均有效,但有的见效快,有的见效慢,有的药价贵,有的费用低。如果从两者之中,选用见效快、费用低的合用,不但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而且可以降低医疗费用,少花钱治好病。同时对那些单用中药或西药疗效欠佳的疾病,中药与西药合理配合,常可取到较好的疗效,这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重视。
③西医手术配合服用中药:对许多适合手术的疾病,手术治疗常可立竿见影。但手术的疗效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在手术过程中或手术后,常出现某些术后炎性反应或并发症,影响机能的恢复。如配合服用中药,不但可减轻术后反应和并发症,而且可以加速身体功能的恢复,更具临床意义。
4.立足实践是生命 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两条同样是中西医结合的生命和灵魂。中西医结合的实践过程,是中西医探讨临床优势相加的最佳模式的过程,也是两种研究对象、两种研究方法由二到一的过程。时间可能很长,至少要21世纪生命科学取得全面突破性进展以后。
今后相当长的时期,中西医结合仍将是两种学术体系并存,相互取长补短,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的量变过程。我们设想它是一个“双轨交叉式”的实践过程,即中西医各自站在自己的学术立场上,学习和吸收对方的长处,为丰富和发展自己而努力。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过程中,交叉和融合将越来越多,到一定阶段就可能出现总体上的融合,最终形成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