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中西结合 > 正文
  • 高脂血症的中药治疗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 核心提示: 中医虽然没有高脂血症的病名,但很早就注意到了血脂增高现象的存在,尤其对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引起高脂血症的危害性,有着颇为丰富的认识。饮食水谷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所谓“人以水谷为本”,一旦饮食
    中医虽然没有高脂血症的病名,但很早就注意到了血脂增高现象的存在,尤其对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引起高脂血症的危害性,有着颇为丰富的认识。饮食水谷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所谓“人以水谷为本”,一旦饮食失节,如“饮食饥饱,生冷甜腻,聚结不散”,则“或作痞块,膨胀满闷”,从而导致脏腑功能失常。 中医学认为、血脂增高现象的发生,主要与痰浊形成,阻滞经脉;或血瘀不行、脉络受阻有关。而痰浊、瘀血的形成和发展,又与脾、肾、肝、心等脏的功能失调相互影响,关系密切。例如,肾阴虚可导致肝火旺、肝阳上亢,而肝火煎炼津液可形成痰热胶结的病理;又如肝气郁滞,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水湿不能正常运行,从而聚湿生痰;又如嗜食肥甘或醇酒乳酪;会使脾运不健,内生痰浊郁热,以上均可形成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颇为复杂,其与动脉硬化、冠心病、中风、肥胖病、糖尿病等有密切关系,因此对高脂血症的防治,日益引起医学工作者的重视。中医对高脂血症的治疗,主要针对不同脏腑功能失调的机理,以及痰浊或瘀血的存在,而采取辨证施治的方法。临床较多见的证型,大致有如下几类: 一、肝肾阴虚型:多见于年老体弱的高血脂病人,表现为腰酸腿软,耳鸣眼花,倦怠乏力,舌红苔薄,脉象沉细等症状。治用滋阴补肾法,方用清脂汤(何首乌、女贞子、枸杞子、黑芝麻、桑寄生、熟地黄、泽泻、麦冬各15克)。 二、脾虚痰浊型:血脂增高而见四肢倦怠;腹胀纳呆,咳嗽痰多,大便偏溏,舌苔白腻,脉滑。治宜健脾和胃祛痰化湿,方用温胆汤加减(半夏、陈皮、茯苓、竹茹、胆星、杏仁各10克)。 三、肝郁化火型:血脂增高同时见有烦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舌燥,尿黄便干,头晕头痛,舌苔黄腻,脉弦等,这类患者多合并高血压。治宜清肝泻火,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菊花、明天麻、龙胆草、蔓荆子各15克,丹皮、生山栀、车前子、生地黄各15克,麦门冬30克)。 四、气滞血瘀型:可见于血脂高而有胸痛胸闷,痛处固定,多见于合并冠心病者。舌质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沉弦。治宜理气活血,方用冠心II号方(川芎、丹参、郁金、红花、生蒲黄、芜蔚子各15克)。 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研究的进展,开发出多种行之有效的中成药。如“脂可清胶囊”降血脂具有明显作用,主要成分为葶苈子、黄芩、茵陈蒿、山楂、泽泻、大黄、木香等。服用量每次3粒,每天3次。“消补减肥片”,不仅有较好的降脂作用,且能明显改善症状。 此外,中药里具有降低血脂作用的药物,如首乌、山楂、泽泻、决明子、大黄、灵芝、虎杖、三七、绿豆、银杏叶、丹参等,都可根据需要选择应用。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