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中西结合 > 正文
  • 白芥子的临床新用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 核心提示: 白芥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种子,其茎叶亦可入药。全国各地均有栽培,《雷公炮制药性解》录其“入肺、胃二经”,《本草新编》日“入肝、脾、肺、胃、心与包络之经”。《别录》谓其“发汗,主胸膈痰冷上气,面目黄
    白芥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种子,其茎叶亦可入药。全国各地均有栽培,《雷公炮制药性解》录其“入肺、胃二经”,《本草新编》日“入肝、脾、肺、胃、心与包络之经”。《别录》谓其“发汗,主胸膈痰冷上气,面目黄赤。又醋研敷射工毒”。其功效为利气豁淡,温中散寒,通络止痛。主治痰饮咳嗽、胸胁胀满疼痛、反胃呕吐、中风不语、肢体痹痛麻木、脚气、阴疽、肿毒、跌打损伤。近年来,通过临床发掘,又发现了其许多新用途。兹介绍如下: 一、治疗乳腺纤维囊性病:用白芥子6O-120克研细末(一次量)装入消毒纱布袋内,先用温水外洗乳房患处,再用生姜对涂患处皮肤,然后将纱布袋敷盖患处,绷带固定,3天换一次药;在辨证的基础上用白芥子15克(后下)加中药煎剂内服。均在月经来潮前3-5天开始用药,待经止后停药,为一个疗程,一般3-4疗程即可痊愈。 二、疥疮;先用肥皂洗澡,拭干后,自头部以下,用40%药液水遍擦全身五次,有丘疹部位如手指间,用70%白芥子药液水浸泡20分钟,每日一次,连续2日,隔2日再擦浸1次,效果较好。少数皮肤过敏者,若出现红色丘疹或小水泡应停用,过敏可自行消退。 三、体表纤维软瘤:白芥子、蓖麻子各3份,樟脑1份,为末共捣,每晚醋调外敷患处,一周后肿块完全消失。此法不仅疗效确切,且外用无毒副作用。 四、面神经麻痹:白芥子研末适量调温水为稀糊涂在纱布上贴于患处,用胶布固定,以自觉能忍受为度,不使发泡,否则取下。若开始敷用约1小时即感灼热难忍,可采用间歇法,每天多次,3天后面部感觉即可增强,病状日趋改善,10天后痊愈。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