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中西结合 > 正文
  • 对中西医结合研究生培养之思考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 核心提示:陈德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结合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很短,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和科研机构1978年才开始招收中医药研究生,并相继举办中西医结合硕士研究生班,1998年开始招收中西医结合博士研究生。历经28年,中西医结合研究
    陈德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结合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很短,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和科研机构1978年才开始招收中医药研究生,并相继举办中西医结合硕士研究生班,1998年开始招收中西医结合博士研究生。历经28年,中西医结合研究生培养基本形成体系,设立了博士点、硕士点20余个,涉及到基础与临床、教学与科研、管理与专科等多个领域。培养了一大批不同学科专业的高级中西医结合人才。   一、中西医结合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1.以创新精神指导课程设置   1979年南京中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招收首届中西医结合硕士研究生,学制2年,学员大部分是来自医疗、科研、教育第一线的西医,后又相继招收中西医结合的基础、临床研究生。   对中西医结合硕士研究生学位质量提出的基本要求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本学科上要掌握坚实中西医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二是要具有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和科研工作能力或独立担负中西医结合专门技术的工作能力。这两方面的质量的要求主要体现在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中。   在研究生阶段能力的培养上,尤其应重视对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保证中西医结合研究生质量,课程的设置要有规范、合理的结构层次,还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根据中西医结合的特点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内容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有较大覆盖面,同时也要注意到与研究课题有关的相关课程。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必修课包括公共必修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根据中西医结合研究生的特殊性,开设中西医结合研究导论课。该课程主要介绍中西医结合的历史,同时介绍中西医结合研究成果和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与方法。   2.提高研究生科研思维能力   通过基础理论、专业基础课学习,使研究生的中西医基础理论更为坚实,并初步了解中西医结合的科研工具和手段,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转入各专业学习后,研究生在导师的具体指导下对各自专业的基础理论进行深入、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全面整理和了解本专业的文献资料、研究历史和现状,并在各自的研究方向上进行深入探讨,作出理论、临床、实验的研究设计再付诸实施。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的研究生多数时间在导师指导下参加临床实践,完成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   3.正确选择学位论文课题   中西医结合专业研究生经过一年的课程学习后,紧接着面临研究生研究课题的选择。研究生课题设计集中反映了整个科研工作的总体规划,研究生在后二年的科研实践中将围绕着这个规划进行活动。由于中西医结合专业的特殊性,研究生培养历史比较短,参考资料比较少,所以选择理想的课题难度比较大,因此导师和研究生必须共同在研究课题的选择与确立上有周密的考虑。   二、七年制学生研究生阶段的培养   中西医结合专业七年制的培养,是在读完本科五年获得学士学位后,再用二年攻读硕士学位。七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要求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中医理论水平、中医学专业知识和西医理论知识,能在各级中西医医疗、科研、教学机构以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西医临床医疗和科学研究工作。转入攻读硕士学位后,要求学生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一是掌握坚实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及较深厚的西医学理论知识;二是具有必要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三是要掌握中医辨证论治规律和现代医学临床诊治理论与方法;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能力、处理能力;有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际操作能力,能较熟练地用中医辨证西医辨病相结合处理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病证,用中西医结合手段抢救内科危重病人。   三、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生的跟师培养   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也可借鉴中医传统的人才培养经验,以培养中西医结合高级人才。南京中医药大学选聘了许多具有较深资历,学术上有较高造诣的中西医结合专家教授作为中西医结合研究生指导导师,以学习和继承他们丰富的临床经验。   中西医结合七年制学生在完成中西医课程教学后,二年的临床实践主要采取跟师培养方式,即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专业实践,并随师共同完成科研课题。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对临床专业的基础理论进行深入、系统学习和研究,全面整理了解本专业的文献资料,掌握本专业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并在各自研究方向上进行深入探讨,作出理论、临床等方面的研究设计,且付诸实施。   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的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通过参加临床实践,确定学位论文课题。一般来说,中西医结合研究生的论文多选择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研究中医药诊治疾病规律或机理的课题,选择对于继承发扬中医药学事业有实际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论文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创造性,尽可能与导师或研究室开展的研究课题结合起来,论文有较高的起点、较新的指标、较深的主题,在临床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   四、中西医结合博士研究生的培养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学科从1998年开始招收中西医结合临床和基础博士生,已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   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和西医药理论体系有机结合,互相渗透、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补充、互相吸收是培养中西医结合高级人才的着眼点。临床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重要阵地,几十年来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的重大成果大多是从临床实践中获得的,临床研究是中西医结合博士生进行课题研究的主要领域。通过临床研究培养研究生中西医结合思路和方法,推进中西医理论发展,提高临床疗效。从临床实践入手,寻找中西医结合切入点,有利于引导启发研究生在两种医学理论体系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以合理的方法进行有关机制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的核心是创新,中西医结合博士生的培养一般采取系统学习基础理论、专业理论,与临床、实验研究结合,以导师为首,结合本学科其他有真才实学的教学、临床、科研骨干,组成一个知识结构比较全面、合理的指导群体,这样指导的研究生在专业理论知识、临床和科研能力等方面有较高、较全面的水平。中西医结合博士研究生培养需要高水平的学科平台,有合格的导师,高水平的论文课题科研项目,良好的科学研究和临床诊疗条件,尖端的仪器设备。中西医结合博士可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在导师指导下根据自身知识结构需要选修有关课程。D2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