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脏病人出现大面积心肌梗死,只要往坏死部位注射一管从骨髓里提取出来的干细胞,就能重新长出肌肉,从而帮助心脏有力地跳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病专家、博士生导师王建安教授在国内第一个把干细胞打到病人身上,目前他领导的课题组人员已为近百名心肌梗死、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进行治疗,在保护心肌细胞和改善心功能方面有显著疗效。这项创新型的研究给心肌梗死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治疗方向。
冠心病心衰,心肌细胞的丧失是心功能不全的根本原因。在我国每年心肌梗死病人超过百万,心肌梗死虽然可以通过心脏搭桥手术解决部分病人的心血管畅通问题,但不少心肌梗死病人的心脏肌肉却坏死,心脏功能大大受损。如果能通过干细胞移植重建心脏肌肉,无疑是一条全新的治疗途径。针对这种状况王建安教授等潜心探索了6年多时间,进行了大量前期系列研究。
研究首先从动物实验上进行突破,对患心肌梗死的老鼠开展治疗 。这一阶段的实验,为人类进一步运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等疾病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接着王建安教授等在国内率先将技术运用到临床上,数十名心肌梗死病人注射了从病人自身体内提取和培养的“骨髓间质干细胞”,几个月后,病人的心脏功能提高了5%~6%。但是,移植到心脏的干细胞存活率并不高,又一个难题等待着解决。
根据经验和分析,王建安教授想到了通过转基因方式和缺氧状态下培养干细胞的途径。他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缺氧状态培养下移植到心脏的干细胞存活率竟然达到了8-10%,远远超出以往动物实验中不到1%的存活率,整整高出了一倍。辛勤耕耘终于结出了硕果,王建安教授主持的“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功能不全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项目,在国际性杂志发表论著数十篇,多次被外国学者引用。
联系电话:0571-87783777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