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夏季,孩子有个头疼脑热似乎是免不了的事。有的家长一看见孩子生病就特别着急,连忙把孩子往医院里送,往往是要马上挂瓶、打针,回来还要带回一大包药。对于孩子尚未发育完全的身体来说,过多依赖药物反而会让孩子自身的免疫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儿科、针灸推拿科、中医科、皮肤科的专家们介绍说,其实,对付一些症状不算严重的儿童常见病,家长们完全可以用一些传统疗法,有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见得非要给孩子打针吃药。
不打针不吃药 闻香按摩泡脚就能解决小病痛
感冒、发烧、咳嗽、腹泻、长痱子是幼儿夏秋最常见的五种病症,几乎占了所有小儿病例的85%以上,有的患儿还有多重症状。那么,这些常见疾病在症状尚不严重的初期,有没有简易的办法能够做到治病防病,省去打针吃药的麻烦呢?
巧制花香袋防病又驱蚊
最近,经常会遇到湿热的天气,成人会感到身体湿重。如果当天气温起伏较大,对于身体调节功能比较差的孩子来说更容易感冒。其实在感冒初期,家长们也不必忙着马上给孩子吃药打针,制作一个防感冒的香袋给孩子闻闻,把香袋放在枕边陪伴孩子入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孩子的感冒症状。
这种香袋制作简易,用砂仁、豆蔻、藿香等一些具有芳香气味的中药和清热解毒的中药配置而成,至今在民间还有流传。不少老中医都有配置香袋的经验,不妨也咨询一下他们。它的功效除了能预防缓解感冒,还能起到驱蚊的作用。
这种香袋听起来有点神奇,其实深合中医的传统理论。古时就有“闻香祛病”的做法。因为香袋有温燥的作用,所以拿来对付一些虚寒体质的孩子所患上的轻微感冒,还是有效果的。中药香袋还有“醒脾悦胃”的作用。对于一些舌苔很重,胃口不好的孩子来说,闻闻香袋能刺激食欲。
但是要注意的是,香袋也不是所有孩子都适用。热体质的孩子如果经常闻香袋,病情可能反复。另外,在气温最高的三伏天里,香袋的效果就不明显,发烧时闻香也没什么用处。
面部按摩对付感冒无副作用
按摩有助于机体战胜感冒,你没听说过吧?尝试一下家庭按摩,孩子的轻微感冒很可能“手”到病除,而且没有副作用。
如果孩子出现鼻塞、流清鼻涕等感冒症状,家长可以用以下几个穴位来缓解:一是按摩鼻孔边上的迎香穴,位置就是鼻孔两侧靠下的凹陷部位;二是顺着整个鼻子轮廓部分做按摩;三就是按摩大家所熟识的太阳穴。
另外,压揉手和手臂上的合谷穴和内关穴两个穴位也能增强孩子的体质。合谷穴的位置可以用一手的大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大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也就是手掌和手臂相接的一条明显横纹,以这条横纹为起点,自己三指并列往手臂方向,手上两条肌腱之间取穴,这两条肌腱只要手掌曲伸一下就会明显凸出来。
小脚泡一泡退烧真见效
发烧也是孩子经常遭遇的症状。在空调房里待久了,进进出出就很容易感冒发烧。而家长们只要一看见孩子发烧,往往手忙脚乱,有的甚至采取一些错误的处理方法。
其实对于幼儿来说,发热是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只要体温不是太高,是不会把孩子烧笨烧聋的。一般只有高热时才可能损及神经系统,出现意识障碍,或者一些孩子因为发烧引起惊厥或癫痫而导致大脑缺氧的时候,可能影响大脑。所以,有专家把家长对儿童发热的过分担心称为“恐热症”。
如果遇到孩子发烧,在明确诊断的前提下可以先试试物理降温,比如说用酒精擦拭身体的多个部位。或是用浸泡过的热毛巾给孩子捂鼻子,擦背。另外,用中药泡脚也可以达到退烧的效果。
中药泡脚也是有讲究的。感冒发烧也有热感冒和凉感冒之分,这样泡脚的中药也就不同。家长可以大致辨别一下:如果孩子平时怕热容易出汗,感冒时经常喉咙痛,这一般是风热感冒,要用一些凉性的中药泡脚;如果孩子舌苔很腻,平时不太出汗,感冒时流清鼻涕,那一般是风寒感冒,泡脚的时候就要用上偏热的中药,通过发汗,缓解发烧症状。
捏背脊可以促食欲
孩子胃口不好,而对冷饮却“情有独钟”。如此反复,孩子就更不想吃饭了。这是让很多父母头痛的事情。药店里增加孩子食欲的药物不少,可不少家长想想“是药三分毒”,就不敢随便给孩子吃。
中医理论认为,小儿脾常不足,而肝常有余,冷饮吃得过多会损伤脾阳。而捏脊按摩能很好地调节脏腑的生理功能,特别是对胃肠功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另外,捏脊能调理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吸收,提高孩子抵抗力。
捏脊按摩的方法是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挟提肌肤,就是捏牢皮肤往上提,边捏边向上推进,自尾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一般来说捏个三到五遍,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在捏最后一遍时,常常捏三下,第三下捏牢向上提一次,称为“捏三提一”。
上不上医院 注意“度”的把握
对付幼儿的常见病,这些传统家庭疗法可以做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也就是说有预防的作用,并在一些疾病的初期有防止病情加重的作用。但是,如果孩子真的患上一些“来势汹汹”的疾病,医院的专业门诊依然是我们最信赖的地方。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送不送医院该如何把握?专业的儿科医师告诉我们,要根据宝宝的具体症状决定,常见病症状的轻重通常都有规律。
发烧:39℃需就医
一般来说,发热39℃或以上并超过1天以上经物理降温无效的,或有咳嗽症状持续3天以上,或伴有皮疹、喘息、声音嘶哑、面色苍白有紫青色、明显的呕吐、腹泻、精神萎靡、食欲差等情况必须及时就诊。另外,6个月以内的宝宝出现类似感冒症状,不论症状轻重,不要自行服药,最好看医生。
上述病情如果拖延下去,很有可能诱发肺炎、脑炎、心肌炎、肾炎等后果,其中除了肺炎预后较好外,其他炎症治疗起来都比较麻烦。因此,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治疗。此外,宝宝的精神状态是否良好,也是区别是否需要去医院就医的一个要素。
咳嗽:三种情况必须送医院
在咳嗽方面,有三种情况是必须尽快送医院的。
一是孩子突然咳得很严重,并且呼吸困难,这可能有异物堵住了气管。容易误吞的东西有花生、铅笔套、药丸、纽扣、硬币等,这类情形非常危险,应及时去医院。
其次是咳嗽伴随高烧、喘鸣并伴有呼吸困难,这也需立即送医院紧急处理。
第三种情况是婴儿很容易患的毛细支气管炎。这是肺炎的一种。如果宝宝脸色不好,常发紫,或者呼吸增快、招肩呼吸,加上吸气时胸壁下部凹陷,就可能患上这种疾病,也应及时送医院救治。
如果宝宝出现以下四种较为轻微的咳嗽症状,家长可以尝试一下自行治疗的方法,先观察一下。一是虽有咳嗽、发烧,但精神好,大多是感冒或扁桃体炎,问题不大;二是咳嗽、痰多,但不发热,精神好;三是只发生在清晨的咳嗽;四是紧张时或运动后的轻微咳嗽。
这些咳嗽父母不必过于担心,可以通过食疗的方法缓解症状,治疗咳嗽。因为咳嗽有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之分,而外感咳嗽又分风寒咳嗽和风热咳嗽,不同类型的咳嗽在用药上是完全不同的,食疗的方法也就不同。在这里有一个简单的区分方法,就是观察孩子的舌苔。如果舌苔是白的,多为风寒咳嗽,这时应吃一些温热、化痰止咳的食品。如果孩子的舌苔是黄、红,说明孩子内热较大,应吃一些清肺、化痰止咳的食物。内伤咳嗽多为久咳、反复发作的咳嗽,这时家长应注意给孩子吃一些调理脾胃、补肾、补肺气的食物。
自行治疗需谨慎
如果宝宝生病在家治疗,孩子感冒初期可以按儿童用量服用一些感冒冲剂,多喝水,注意休息,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发烧不超过39℃,先采用物理降温,超过39℃再用退烧药。抗生素的使用不可自作主张,最好听从医嘱。因为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滥用抗生素不但对病毒无效,而且会对儿童身体产生毒害。
宝宝发烧的家庭物理降温,不同家长有不同的方法,但有些用于成人的“老办法”却不一定适用所有儿童。家长在给孩子物理降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2岁以下儿童不要用酒精降温。小儿皮肤薄嫩、皮下毛细血管丰富,皮肤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使用酒精擦浴有可能会经皮肤吸收,产生中毒症状。
不要用冷毛巾擦拭。可以用冷毛巾敷在额头,用温毛巾擦拭孩子的身体。要注意的是,擦拭时要遍及手心、脚心、前胸和后背以及腋下、大腿根部淋巴结集中的地方,把皮肤擦红为止。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