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激光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是在局麻下穿刺针经过皮肤刺入目的椎间盘,然后导入光导纤维,通过激光的汽化作用将部分髓核组织汽化,降低间盘内压力,达到缓解或解除神经根压迫的一种介入微创技术。
PLDD技术因其损伤小、操作方便、术后恢复快、符合现代外科微创技术发展趋势等特点,赢得了患者和诸多骨科医师的青睐。
适应证:
(1)颈肩、腰痛,上下肢放射痛不重者,2-4个月保守治疗无效;
(2)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3)颈侧方牵拉应力试验阳性;
(4)神经系统损伤表现,如浅感觉异常、肌力下降、反射异常、大小便功能改变和性功能受损等;
(5)颈部、上肢疼痛,腰腿疼痛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6)因内科疾患,不适于长期非手术疗法或不能承受传统手术者;
(7)颈腰椎综合症或多节段颈/腰椎间盘突出;
(8)均经CT或MRI确诊,且临床症状与影像诊断基本相符
禁忌症:
(1)游离型椎间盘脱出;
(2)椎管狭窄;
(3)突出间盘有钙化或骨化;
(4)明显的椎间隙狭窄;
(5)出血体质、孕妇及精神障碍,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6)同一层面有手术史;
(7)其他原因所致腰腿、颈肩痛。
技术方法:
(一)、体位
患者可取健侧卧位或俯卧位。
(二)、定位
一般采用“C”型臂X线透视下确认目标椎间盘、椎体、椎弓根,确定最佳刺入点与刺入角度。
(三)、穿刺
腰背部常规消毒铺巾后,在患侧后正中线旁8-10 cm画一直线,自突出部位间隙画一横线,其交叉点即为进针点。用0.5%利多卡因局部侵润麻醉,将16G或18G穿刺针与躯干正中矢状面成45度角进针,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确认穿刺位置。穿刺针由神经根下方穿破纤维环进入椎间盘内。穿刺针尖端应位于椎间盘髓核中央后份约5~10 mm。
(四)、置入套管及激光手具
最早的PLDD手术无内镜成像系统。穿刺成功后退出针芯,用400~550 nm内径的光纤,在比穿刺针长10 mm处做标记,将光纤插入至标记处,使光纤尖端恰好位于髓核中央。目前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发展使PLDD手术有了质的飞跃,医生可通过放大的显示器清楚地看到髓核组织和激光烧灼过程。最新的钬激光手具LASETMkit集照明探头、摄像探头、注水管道及激光光纤为一体。沿穿刺针置入套管,套管进入椎间隙0.5~1.0 cm为宜。固定套管,再置入激光手具,其穿入不宜超出套管1 cm。
(五)、激光汽化切割(以钬激光为例)
钬激光采用脉冲发射,汽化烧灼髓核组织。一般使用能量2J,脉冲频率10次/秒,功率20W,总能量10~15 KJ。烧灼切割时使激光手具前端与间盘组织接触,此时可感觉到有弹性活动的感觉。烧灼过程中要不断地调整激光的方向、角度及深度,直到监视器上可见烧灼的空洞不再有间盘组织回缩时,其洞穴直径大约0.7~1.0 cm为宜。手术中要不断用生理盐水持续冲洗,这样不仅及时冲走了椎间盘组织的碎屑,而且可降低术野温度,防止烧灼面积扩大。
(六)、术后处理
1.术后第1天卧床休息;
2.术后第2~4天每天进行15~20分钟短距离步行锻炼;
3.术后第5天可正常活动;
4.轻体力劳动者可于术后1周工作;
5.术后1月开始进行腰背肌训练。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