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是手术治疗。乳腺癌手术治疗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十九世纪初,霍尔斯特德乳腺癌根治术问世;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乳房扩大根治术又问世;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现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近年来,保乳手术快速发展。在不同年代,外科治疗乳腺癌的不同术式,主要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恶性肿瘤生物学特性的理解程度和各种治疗的进展情况。
乳腺癌扩大根治术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人们发现,乳房的淋巴液虽然大部分回流至同侧的腋窝淋巴结,但也有一部分淋巴液回流至内乳淋巴结,于是提出了在乳腺癌根治术的基础上,将内乳淋巴结和周围的脂肪淋巴组织也同时清除,这就是乳腺癌扩大根治术。此种术式曾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国内外流行一时。但此后,人们发现:虽然理论上认为,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降低复发率;可是大量临床研究证明,乳腺癌的扩大根治术与根治术、改良根治术相比,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并没有显著提高,反而还会带来一定的手术并发症和手术后遗症;而乳腺癌的根治术加用术后内乳淋巴结放射疗法,也可以收到与乳腺癌扩大根治术相同的疗效。故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国内外已明显减少采用乳腺癌扩大根治术。目前乳腺癌扩大根治术主要应用于病灶位于乳房的中央或内侧、腋窝淋巴结有转移的ⅱ、ⅲ期乳腺癌患者,或不能接受术后内乳区放疗者。
乳腺癌的改良根治术
乳腺癌的改良根治术包括两种术式:
一种是,保留胸大肌的佩蒂手术;
另一种是,保留胸大肌及胸小肌的auchincloss手术。其理论基础是:对霍尔斯特德的“淋巴穿透”理论的否定,从而为胸大肌未受侵害的患者保留胸肌提供了理论基础;这种方法同样能清除腋窝和胸肌处的淋巴结;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表明,乳腺癌即使在早期或亚临床阶段,也可经过血道转移而发生全身转移,并不一定经过淋巴转移;手术切除未受影响的淋巴结并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反而会降低患者的免疫功能;临床研究证明,在乳腺癌ⅰ、ⅱ期患者中,行乳腺癌根治术者与行改良根治术者相比,其术后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并没有显著差异;保留了胸肌,部分保留了上肢的功能;综合治疗的应用,扩大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应用范围;诊断技术的提高,使乳腺癌晚期患者明显减少。
目前,改良根治术主要用于临床ⅰ、ⅱ期的患者,尤其病灶位于乳房的外侧、腋窝处淋巴结无转移者。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