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是为慢性终身性疾病。调查显示:未经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两年致残率为50%,三年致残率为70%。由此可见,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治疗,以辅助控制关节肿胀和疼痛,使其患者在关节、肌肉的功能上、身体耐力和运动上、精神心理上得到康复,防止关节畸形和残废,有着重要意义。
1.休息
风湿病患者需要安静休息。在活动期可以卧床安静休息,但作为治疗性被动运动、辅助性主动运动、关节活动范围内的运动每日仍需进行。
1。1关节急性期:应适当卧床休息,但应注意保持良好的体位和姿势,以保持关节功能位置,夜间尤为重要。保持良好的睡眠和午睡是重要的,每昼夜保持8—10小时的睡眠和6—8小时精神的休息。尽可能保持肌肉松弛,避免肌肉和关节挛缩。
1。2亚急性期和慢性期:保持休息状态的良好体位和姿势尤为重要。卧床要睡铺有较厚褥垫的硬板床,避免睡弹簧沙发床,以防引起脊柱、髋与膝关节的屈曲变形;膝窝不应放枕垫,以防膝关气屈曲挛缩;枕头高矮软硬要舒适,不可过高过硬;宜平卧、仰卧、侧卧和俯卧交替,定时活动关节和体位,避免身体某一部位长期受压影响血液循环和颈、胸及腰椎变形;宜坐适当高位厚垫直角硬背靠椅,避免长期一种体位不动或坐沙发;站立行走时,避免身体扭曲、重力不平衡和步态不稳而引起关节变形和摔倒,必要时拄拐。
1。3注意保持功能位置:风湿病患者除根据病情进行必要的休息和治疗性锻炼外,还要注意保持良好姿势,对各关节的功能位置力求保持良好。
2.运动疗法:
让受累关节有选择地进行一些活动,不仅有利于关节液的交换,消除掉关节腔中的代谢产物、炎性产物和有害物质,缓解疼痛,还可以改善关节的挛缩,增强关节周围的肌肉的力量,防止肌肉萎缩,增加骨密度,其结果是关节活动度增大,功能受损减轻。全身锻炼还可以增强病人的耐力和心肺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使病人身心都得到康复。在进行治疗性锻炼前,必须对病人进行全面检查以了解病人的身体情况,如关节炎症的活动程度、受累关节的活动度、肌力、耐力等,因人而异,选定治疗的目标和具体的方式方法。
2。1被动运动锻炼:被动关节活动范围锻炼对恢复正常活动范有较好作用,特别对有轻度关节粘连、肌肉痉挛的病人。其原则是:I、对于因病暂时不能活动的关节,要尽早在不引起病情加剧和不引起不能耐受的疼痛的情况下进行被动的、范围尽可能接近正常最大限度的活动:II速度要十分缓慢;Ⅲ、动作要轻柔;Ⅳ、重症或疼痛越剧,动作应越慢和轻;V、每个不能动的关节每天应进行至少两次被动活动;Ⅵ、病情缓解后由被动运动改为主动辅助训练,以后再改为主动训练。也可使用CPM仪进行连续被动运动,:宜从较小频率、角度开始,以后渐增,一般以不引起疼痛和不适的最大范围内活动。另外配合热疗,在矫形手术、关节成形术后早期应用,能明显地改善关节的主动屈曲、消肿和简化术后治疗。
2。2主动运动锻炼:当患者关节的炎症得到控制后,即可进行主动运动,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并可辅以被动运动,以达到恢复关节功能和体力的目的。
2。2。1静力锻炼:指只有肌肉收缩而没有关节活动。适用于保持和恢复患者的肌力,对关节症状较轻或中等的病人,每次收缩6秒钟,2次收缩间隔20秒,1-6次/天。
2。2。2动力锻炼:指肌肉收缩时伴有肢体移动和关节在其正常活动范围内的活动。一般在关节炎症控制之后,通过静力锻炼肌力已达到一定水平时才进行。一般的日常生活活动即可成为动力锻炼的形式,如行走、骑车、游泳、太极拳等,以不引起疼痛为度。
2。2。3 耐力锻炼:耐力锻炼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肌力和体能,还可以缓解关节疼痛和肿胀。非急性期的患者可以参加步行、慢跑、走跑交替、游泳、骑车、上下楼梯或低强度的舞蹈锻炼。一般最初锻炼的时间不要超过5-10分钟/天,最后可达到45—60分钟,其中还应安排有热身期、恢复期。
2。2。4娱乐活动:娱乐活动也是治疗性锻炼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减轻疲劳和对药物的依赖,并有良好的心理治疗作用,如改善情绪、增强自尊、避免社会孤立等,娱乐性锻炼的内容取决于病人的兴趣和能力,应在其它锻炼开始后同时进行。
2。3作业疗法:作业疗法是指利用经过选择和设计的作业活动,以治疗躯体和(或)精神疾患,使患者在日常生活各个方面的功能和独立性都达到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精心设汁的作业疗法往往可在以下方面有助于患者:Ⅰ增强患者完成日常任务的能力和潜力;Ⅱ 增加患者的成就感、满意感,更能够控制自己的生活,减少依赖和绝望感;Ⅲ 由于障碍已消除或由于有了特殊的装备,患者活动范围、能力增强;IV 更多认识自己的能力而非残疾,使尊严感和自我价值感增加,生活质量提高。训练患者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包括衣、食、住、行和卫生等的基本动作技巧,以及家务劳动等,—但经过训练仍无法独立完成时,应当进一步采取自助工具。
3。1衣:穿脱衣裤,穿脱鞋袜,结解纽扣、领带或腰带,穿针缝补或手表上弦等。
3。2食:持杯端碗,拿筷吃饭,拿暖瓶倒水,削水果皮或清洗碗筷等。
3。3住:自由翻身,揭盖被单,上下床铺,开关抽屉等。
3。4行:坐或下蹲,起立迈步,弯腰拾物,上下楼梯,上下汽车,上街购物等。
3。5卫生:刷牙,洗脸,梳头或拧毛巾,洗澡,上厕所等。
4.物理疗法:
指采用各种物理因素治疗疾病的方法,包括天然和人工物理方法,如光、电、磁、热等,是风湿病治疗当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4。1温热疗法:目的在于镇痛,促进肌肉松弛,减轻软组织挛缩,扩张毛细血管,改善局部血循环,消除疲劳,对慢性炎症可以起到消散的作用。可采用温水浴、药浴、蒸气疗法、熏洗疗法、蜡疗等。
4。2电疗法:电流颤动可以刺激外周神经,使肌肉产生收缩运动,具有调节神经系统、促进局部血液和淋巴的循环的功能,起到止痛、消肿、松弛肌肉以及松解粘连的作用。另外,借助直流电电场,利用异性电荷相斥的原理,可将带有电荷的药物离子直接导入体内,增加局部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副作用。可采用药物导入疗法及低频、中频、高频电疗法。
4。3红外线疗法:红外线对人体的生物效应主要是热作用,它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渗出物吸收,使组织张力下降,肿胀减轻,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慢性炎症和亚急性炎症。可采用神灯治疗仪、频谱治疗仪等。
4。4超声波疗法:超声作用于人体时,由于机械振动作用,产生对细胞结构和细胞内物质的微细“按摩”作用,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影响细胞内部结构和功能,酶活性增强。小剂量超声波能降低神经兴奋性,使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有明显镇痛作用,中剂量超声波能缓解肌肉痉挛,使增生的结缔组织变软,对松解组织粘连、软化瘢痕有一定作用。也可将药物调入接触剂中,通过超声波将药物透入人体内,以加强治疗效果。
此外,常用的物理疗法还有磁疗法、紫外线疗法、激光疗法、冷疗等。
4。5 矫形器的使用:
矫形器是用于人体四肢、躯干等部位,通过力的作用而预防、矫正畸形,治疗关节神经肌肉疾病以补偿功能的器械,它具有稳定、支持、助动、矫正和保护的功能。风湿病患者使用的矫形器不能逆转关节的畸形,但可以减低关节紧张度,减少关节活动,稳定关节,减轻负重,纠正不对称和畸形,改善活动的方式而达到缓解疼痛、恢复和保护功能的作用。最初用矫形器时不要持续太久,一般每天20分钟左右,以减少其对皮肤和其它关节的刺激作用,适应后可逐渐延长应用的时间。要注意长期应用矫形器会引起肌肉萎缩,必须与锻炼结合使用才可避免。常用的矫形器有手指制动器、功能性手指支具、固定性腕部矫形器、鞋底楔块、颈椎矫形器、固定式脊柱矫形器等。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