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全球恶性肿瘤新发病例1090万,死亡人数670万,现患人数2460万,2005年统计恶性肿瘤死亡人数已经上升到760万,全球因恶性肿瘤死亡的人数已占总死亡人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全球恶性肿瘤新发病例1090万,死亡人数670万,现患人数2460万,2005年统计恶性肿瘤死亡人数已经上升到760万,全球因恶性肿瘤死亡的人数已占总死亡人数的12%,20年后全球每年死于恶性肿瘤的人数将达到1000万,每年新增人数达1500万,在国内,恶性肿瘤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也从解放初的5%上升到了现在的接近20%,这就意味着现在活着的人每5-6个人就会有一个或迟或早死于恶性肿瘤。
造成恶性肿瘤患者如此高死亡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多数病人就诊时已属中晚期,为了降低肿瘤死亡率,学术界提出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原则。对于正常人群的肿瘤相关物质筛查就是早期发现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我院目前开展的临床血清肿瘤相关物质(BXTM)检测就是检测体内肿瘤相关物质含量的手段之一。肿瘤相关物质是肿瘤细胞特异产生与其生长、浸润乃至转移密切相关的一类物质,它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学者于1989年率先发现的。每个人的体内都存在着肿瘤相关物质(TM),而且随时随刻都在发生变化。肿瘤的发生、发展时常出现特征性的蛋白质、糖类、酶类、激素类等物质的含量异常变化。上述这几类物质统称为肿瘤相关物质TM(Tmuor Marker),它是早期发现肿瘤的线索,当肿瘤产生时肿瘤相关物质(TM)含量就已经升高。肿瘤相关物质(TM)检测是通过专利显色技术,在同一反应体系中患者血液中与肿瘤相关的几类物质同时进行显色,通过比色来确定其含量。由于其检测的是几大类肿瘤相关物质总体含量的变化,这大大提高了检测的敏感度,达到快速、准确、早期发现肿瘤的目的。临床血清肿瘤相关物质(BXTM) 检测试剂盒以糖蛋白等糖胺类物质和L - 羟脯氨酸等氨基酸类物质为主要检测对象的试剂。唾液酸等糖胺类物质是构成糖脂、糖蛋白的主要物质,它与细胞间的粘着、接触、抑制细胞的癌化及肿瘤的转移、扩散有密切的关系。《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肿瘤学》中记载,85 %的癌症病人血清唾液酸含量增高,血清唾液酸水平的变化与癌症病情呈正相关,持续上升时提示预后不良。在肿瘤复发或转移时,血清唾液酸含量上升可出现在临床诊断之前数周,对于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有一定意义。临床血清肿瘤相关物质(BXTM)检测目前已广泛应用在癌症的早期辅助诊断、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判别癌症患者对治疗方案的敏感度及治疗效果,癌症患者预后,肿瘤复发、转移的动态监测,以及健康人群体检,辅助筛查肿瘤的高危患者。
根据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以及国内多家临床科研机构的研究结果,临床血清肿瘤相关物质(BXTM) 检测在癌症的早期辅助诊断以及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当中,肿瘤患者检测的敏感度为74 . 2% ,特异性为85 . 1%,在1148 例非肿瘤病人的特异性为85. 10 % ,在健康查体人群中特异性高达98. 74 %。对于国内最常见的几种肿瘤的敏感性为:肺癌82.12 % ,肝癌66. 17 % ,乳腺癌64. 0 % ,结直肠癌73. 33 % ,胃癌84. 71 % ,卵巢癌90. 32 % 。
临床血清肿瘤相关物质(BXTM)检测,作为体检项目,可检测到的肿瘤的种类多,覆盖率和检出率较高,如各项均低于临界值,患肿瘤的可能性很低,如有任一种肿瘤相关物质增高,应每隔4-6 周复查,如复查正常,为炎症或自身免疫疾病干扰;如复查三次仍高,并伴有其它指标增高,应怀疑患有肿瘤,应进一步做其它检查。该检测目的是为了尽可能从大量无症状人群中筛查出极少数肿瘤高危人群(检测值高者),当然,若检测值高者只表明其体内相对应的肿瘤相关物质的含量较高,但不表示一定是肿瘤患者,体内是否已经形成肿瘤,必须经临床医生的进一步检查以明确。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