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7月19日将是入伏第一天。盛夏伏天,酷暑难耐,但对于患有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过敏性鼻炎、咽炎、咳嗽、反复感冒、免疫力低下等秋冬季容易复发和加重疾病的病友而言,却是“冬病夏治”的良好时机。 传统
7月19日将是入伏第一天。盛夏伏天,酷暑难耐,但对于患有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过敏性鼻炎、咽炎、咳嗽、反复感冒、免疫力低下等秋冬季容易复发和加重疾病的病友而言,却是“冬病夏治”的良好时机。
传统而时尚的疗法
据了解,近几年来入伏贴敷的患者越来越多。成功的疗效让患者间相互转告,以至于更多的人认识了这个传统而时尚的“新”疗法。
专家解释说,“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中医学的一种特殊疗法,主要是针对冬季易发生或发作的疾病,利用夏季气温高,肌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在夏季三伏天调治,使病情好转或痊愈。
据中医“冬病夏治”、“内病外治”理论指导,穴位贴敷疗法一方面可以刺激穴位、激发经气,发挥经络穴位本身的理气血、调阴阳、补虚损作用;另一方面,药物透皮吸收,到达脏腑经气失调之所,发挥其药理作用。
夏天,尤其是三伏天,是一年当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也是调养人体阳气的最佳时机,即所谓“春夏养阳”。人体虚弱的阳气得以调养恢复之后,在冬天时的抗病能力就会增强,这就是冬病夏治的原理。
冬病夏治具有药物吸收、经络调整、局部刺激等多种治疗作用,还具有方便、安全、有效、无痛苦及无毒副作用的优点,故老少皆宜。
哪些“冬病”宜“夏治”
“冬病”就是冬天容易发作的疾病,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此类疾病是冬季多发病、常见病,在夏季处于缓解期,如在此时进行冬病夏治,最易把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
“冬病夏治三伏贴”,适用于上述疾病中中医辨证属虚寒型者。每年夏季三伏天的最佳贴药时间,贴敷的适用症包括: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阻塞性肺气肿、肺间质疾病、肺功能不全、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体虚易感冒。
耳鼻喉科疾病: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咽异感症(梅核气)、扁桃体炎。
风湿类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寒性关节痛、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颈椎腰椎退行性病变等。
贴敷需要连贴“三伏”
专家说,三伏天是我国最热的时候,也是治疗慢性、顽固性疾病的最佳时机。此时选定特制的中药,敷于特定的穴位,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经络,通过经络直达病处,增强肌体免疫力,减少冬天发病次数或减轻症状。
但并不是所有冬病都适合夏治,患者一定要在正规医院由专科医生明确诊断再进行贴敷。一些在冬季容易产生或复发、加重的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类风湿关节炎等,可在夏季缓解期进行治疗。贴敷时间也不是越长越好,需要根据患者皮肤耐受度而定。
入伏第一天没赶上的患者,头伏内,无论哪天贴敷,治疗效果都一样,患者只要在接下来的二伏、三伏对应的日子贴敷就可以,但只要贴了,就一定要连续贴“三伏”。
贴敷也有禁忌症
专家说,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贴敷。专家提醒,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对阳虚寒盛病人合适,而对于阴虚火旺、两岁以下儿童、孕妇、对胶布过敏者应慎用,应视为相对禁忌症。
专家建议,最好在每一伏的第一天上午来贴,因为根据“天人合一”的理论,这个时节阳气最旺,是最佳贴敷时机。
同时,贴敷以后不要马上洗澡,而且不要在局部用力搓;不要吃生冷、海鲜、鱼虾或辛辣的东西;尽量不要吹空调;也不要睡凉席。同时,一定要注意好好休息,不能熬夜。有感染、发烧的现象,暂缓贴敷;如果贴敷期间有皮肤起泡或过敏现象,要及时到医院取得联系。
此外,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损者,等等,都不适宜贴敷。
贴敷后部分患者皮肤有明显色素沉着为正常反应;贴敷后在皮肤无反应不影响疗效的情况下,患者可以适当延长贴敷时间;过敏性皮肤或瘢痕皮肤患者,敷药后有灼热疼痛感觉剧烈时,应立即取下药膏。
电话:0719-8210666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