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内镜技术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作者:唐汉中医药网 时间:2009-01-17 18:54:12
核心提示: 日前,一位58岁的男性患者因上腹部疼痛及剑突下吞咽不适在1个月的时间里,分别做过3次胃镜检查,前2次在外院胃镜报告均为慢性胃炎。近日来我院行第3次胃镜检查,应用我院消化内科内镜中心新近开展的染色电子内镜新技术,
日前,一位58岁的男性患者因上腹部疼痛及剑突下吞咽不适在1个月的时间里,分别做过3次胃镜检查,前2次在外院胃镜报告均为慢性胃炎。近日来我院行第3次胃镜检查,应用我院消化内科内镜中心新近开展的染色电子内镜新技术,发现食管下端局部粘膜颗粒样变,大小约2厘米,活检病理结果为非典型增生II-III级并癌变。
据日本的统计资料,工作10年以下的消化科医生的消化道早期肿瘤漏诊率达20-30%,工作十年以上的消化科医生的漏诊率也达10-20%,因此医生不断提高消化道早期肿瘤的识别能力和病人定期的复查同样都是十分重要的。
染色电子内镜检查技术是应用对比、吸收、功能、荧光等原理,在常规内镜检查的过程中,采用喷洒管在黏膜表面喷洒染料,来进一步观察病变。常用不吸收或吸收后对人体无害的色素包括靛胭脂、亚甲蓝、卢格氏碘溶液等。与常规内镜检查相比,染色内镜通过对比染色,使得病变显示更为清晰,有利于了解病变的程度和范围,再配合以放大内镜对发现的病变进行实体的放大,根据腺管开口的形态,初步鉴别消化道黏膜的良恶性病变,易发现早期癌或癌前病变,提高活检的准确率和阳性率,利于消化道黏膜癌的预防和早期治疗,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尤其适合于不典型增生、糜烂、息肉、溃疡、黏膜白斑、肠上皮化生等病变。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