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医疗信息 > 正文
  • 经单侧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获成功

  • 来源:贵州省人民医院 作者:唐汉中医药网 时间:2009-01-17 18:50:47
  • 核心提示: 由于鞍区的解剖学特点,自下而上穿经蝶窦切除垂体腺瘤较之开颅手术更为简单、直接。但在上世纪的最初的几十年中,由于操作技术、器材的局限,以及难以解决的感染问题,该术式一度被弃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手术显微镜

        由于鞍区的解剖学特点,自下而上穿经蝶窦切除垂体腺瘤较之开颅手术更为简单、直接。但在上世纪的最初的几十年中,由于操作技术、器材的局限,以及难以解决的感染问题,该术式一度被弃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手术显微镜的发明,使这一术式重获新生,经蝶窦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并显示出了很多优点,因而逐渐成为垂体腺瘤的主要手术方法之一。

        本术式适应证:无明显鞍上扩展的Ⅰ~Ⅳ级或0、A级肿瘤,尤其是内分泌功能活跃的肿瘤;在明显向蝶窦侵蚀的Ⅲ、Ⅳ级肿瘤,无视力视野改变或稍有改变者;向海绵窦侵蚀的E级腺瘤而无明显视力、视野改变者;对有明显鞍上扩展的A~B级肿瘤,如严重视力损害,有蝶鞍及鞍膈孔扩大(冠状位CT扫描见肿瘤影像呈圆形而非哑铃形),示经蝶窦入路可向鞍上操作,且鞍上瘤块严格位于中线,左右对称者。

        本术式禁忌证:鼻部感染或慢性鼻窦炎,鼻粘膜水肿充血,术后易发生颅内感染;未满成年或蝶窦气化不佳,呈甲介型者,如必须采用经蝶窦入路则应在X线电视透视监视下用微型钻磨开蝶鞍前方的骨质;蝶窦气化过度,视神经与颈内动脉可显露在蝶窦粘膜下,术中易致损伤;冠状位CT扫描见鞍上与蝶鞍内的瘤块呈哑铃状,示鞍膈口较小,经蝶窦手术不易达到鞍上,且鞍内瘤块切除后,鞍上瘤块不易在颅内加压时降入鞍内;鞍上瘤块较大(C级)或向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扩展(D级);肿瘤的鞍上部分较大(B~C级),且视力视野损害严重,经蝶窦手术不能进行充分视神经减压,术后视力视野恢复不如经颅显微手术。

        本术式的优点:勿需分离鼻中隔粘膜,保留骨性鼻中隔,嗅觉保留完好,无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无唇下切口,不影响术后进食;术中勿需X线定位,因为手术入路的每一步都有明确固定的解剖标记;能将不同视角的观察镜伸入鞍内观察,减少肿瘤遗漏的发生率,并对侧角内的肿瘤在内镜的直视下切除,减少了盲目操作带来的并发症;手术结束时仅需填塞扩大的鼻窦开口,勿需填塞双侧鼻腔,患者能通过鼻腔正常呼吸;因鼻中隔解剖保留完好,当肿瘤复发时仍可很容易再用内镜单鼻腔入路切除肿瘤;因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

        以患者蒋某为例,患者女性,56岁,因“间歇性头痛8+年,加重伴视力下降1+年”入院,入院诊断:鞍区占位——垂体腺瘤。肿瘤大小约3.0cm×3.0 cm×3.0 cm左右,患者术前头痛明显,双眼视力仅有0.6,双颞侧偏盲,垂体催乳素(PRL)为126.60μL,明显高于正常值。经积极术前准备,在全麻下经单侧鼻腔-蝶窦入路行垂体腺瘤摘除术,手术顺利,术后患者神志清楚,活动自如,自觉视力明显好转,头痛明显减轻。患者及家属对本次手术所获得的效果非常满意,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近期我院神经外科在北京专家的帮助下成功完成该类手术6例,取得满意疗效,使我院微创神经外科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电话:0851-5925503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